:金永炎 王乐芬 赵海旭
日前,刚刚遭受过洪涝灾害的四川眉山市残疾村民童应明,拿着一面锦旗找到了驰援四川灾区,帮助四川灾民抢收夏粮的杭州市廻龙农机合作社社长郑户南,他十分感激地说:“请接受我们全村老百姓的一份谢意”。为抢收粮食而千里驰援,为家庭困难的农户减价甚至免费收割,这样的行为在郑户南看来已属平常。十三年前,他引进了杭州第一台日本洋马收割机,创办了杭州郊区第一家农机合作社,不仅走出了之江农机化作业之路,更带着一支队伍走南闯北,成了近十年来享誉安徽、河南、云南、新疆、黑龙江等多个省份的现代“麦客”。“干农活真当是苦啊。”直到现在,郑户南还对小时候在田里劳动的辛苦记忆犹新。从小生长在农村的他,深知传统耕作方式给农民带来的体能消耗。1998年,正当大多数人把积蓄投入到建筑、开设黄沙场等高回报行业时,郑户南却拿出了仅有的几万元积蓄,并向亲友借贷几十万元,购进了杭州市第一台日本洋马收割机。“洋马”一出马,马上不一样,郑家一共2.5亩水稻,只用了半个小时就收割完毕。而此前,郑家全家老少一起干,也要整整干一天。使用收割机,工作效率提高了100倍!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农户找到郑户南,要求他帮忙去自家田里收割。随着城市化推进和农机的快速发展,又有新问题摆在郑户南面前,本来每年可盈利几万元的收割机,呈现出“吃不饱”,相互之间抢生意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郑户南独自前往温州、嘉兴等地取经。回来后他找到7户收割机手,商量拓市场、找出路的办法,并成立了杭州市第一家农机合作社——杭州廻龙农机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郑户南又亲自出马,远涉千里跨区域找市场。先后去云南、四川、江苏、安徽、新疆、海南等欠发达地区进行跨区作业,迄今跑了3万多公里,收割粮食8万多亩。“机械化收割使劳动力成本得到了节约,让农民们将更多的时间和资金用到了第二、第三产业上。”郑户南算了一笔账,使用收割机,每亩在收割过程中可以节约劳动力成本20元左右,少浪费粮食8—10斤,近10年来,仅此一项就为农民节约开支150万元,多收粮食65万斤。同时,实行机械流程作业后,秸杆可以直接用于还田作肥,克服了过去烧杆代肥的习惯,既保护了生态的良性循环,同时也扩大了辅物的利用率,每亩地还为农民节约追肥资金15元左右。在跨区作业过程中,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农民相对家境比较困难。针对这一情况,他对作业对象比当地同等价格下浮10%,如果碰到家庭比较困难或者身有残疾的农户,他都予以免费收割,采取帮忙的方式来对待,近十年来,有将近百户从未收过费用。为弘扬农机文化,郑户南还建设了占地一百亩的泗乡农耕文化园,在这里,他收藏的农机具已有1000多件,其中光舂米的石臼就有600多只。这些不会说话的农具让青少年和从事过劳动者体验不同的农耕方式,从而了解我国第一产业劳动的进化过程,保留了之江农耕文化的根。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0-9-17/nj_31727.html
上一篇 : 黑龙江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