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北大仓”春耕攻坚 确保粮食总产达900亿斤


2010年,对我国粮食生产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

继西南旱灾后,在我国商品粮基地黑龙江,遭遇着罕见回春迟。

“黑龙江今春遭遇极端恶劣天气,西旱东涝凸显,春耕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目前,省政府已将受灾情况上报国务院,黑龙江省农委与省财政厅还联合起草了救灾资金请示,也已上报国家农业部和财政部。”

黑龙江省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面对不利的气候条件,为再夺今年农业丰收,一场抗灾保种、抗旱除涝、抢墒整地、适时播种的春耕生产攻坚战正全面打响。

“需救灾资金3亿元”

记者从黑龙江省气象局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了解到:去冬今春该省平均降水57毫米,比历年同期多达90%且降水分布不均,西部地区降水少、土壤墒情较差,而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多1倍以上,一些地方达到近50年来极值。

“突如其来的强降雪天气也给棚室育苗生产造成一定损失,损毁各类水稻育苗大棚4.8万栋,已经播种出苗的遭受冻害,需毁种,仅此就需要救灾资金3亿元。”4月17日,黑龙江省农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鉴于水稻大棚修复资金投入大、农民承受能力低的实际,建议国家能给予救灾资金支持。

晚播种或将影响粮食产量

“目前来看,今年的农时比常年普遍拖后7―10天,特别是小麦播种严重拖后,正常麦播在清明节前后基本结束,同期大田春整地也基本结束,大田播种由南到北陆续开始,但据农情统计,目前全省麦播不足50万亩,仅占应播面积的10%。”上述省农委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据了解,黑龙江农作物属于一年一熟制,在有限的生育期内,作物生长期越长产量越高,因此在生育期内实施早播,将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农时延迟将导致原有成熟期的农作物品种不能正常成熟,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

对此,中科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研究员王建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经过我们多年研究结果表明,以大豆晚播10天为例,产量减产15%左右,脂肪含量减少0.6个百分点。”

确保900亿斤目标

“不利的气候条件的确给春播生产带来了挑战。”黑龙江省农委相关负责人坦言,“我们组织各地集中机械、人力和畜力,加大融雪散墒工作力度。加强对土壤化冻的监测,一旦达到整地要求,马上组织现代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垦大机械,实施标准化整地,为适时早播创造条件。”

该负责人告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目前,黑龙江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三农”发展资金106.67亿元,比上年增加21亿元。

“作为农业生产主管部门,我们将突出抗灾害保播种,力争4月下旬结束麦播,5月15日前结束大田播种,5月25日前结束水稻插秧,实现春播起车晚结束期不晚的目标,把各类作物都种在丰产期。”上述负责人表示。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全国开始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黑龙江作为承担增产任务的主要省份,将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今年黑龙江将推进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确保粮食总产达900亿斤,而去年黑龙江粮食总产为870.6亿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整地 降水 水稻 粮食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