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院士畅谈水稻机械化 建言闪耀智慧之光(图)


马铮

在日前于广东惠州成功举办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研讨会上,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家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卢永根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汪懋华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朱英国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组长、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教授等5位院士莅临并作出精彩发言。这是农机学术和推广领域一次高规格、高层次、国际化的高端盛会,特别是几位院士的发言为研讨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袁隆平院士在《发展杂交水稻,保障粮食安全》的主题演讲中阐述了水稻对于人类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回顾了我国杂交水稻发展的历程,介绍了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的相关情况以及近年来国家杂交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推进“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所取得的成果。所谓“种三产四”,是指种三亩超级杂交稻,产原有水平四亩田所产的粮食。他认为,有许多方法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水稻生产机械化是配合超级杂交稻推广的最佳搭档,而且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发展农业和农民增收有天大的好处。

汪懋华院士在题为《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战略思考》的主题演讲中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但农业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自1996年以来的近14年,我国粮食总产由5.045亿吨增至5.308亿吨,但人均粮食占有量则从414千克降至399千克。因此,保障粮食安全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全球水稻约90%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集中于亚洲,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20.9%,水稻又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总产量高居世界各国之首。世界水稻生产机械化主要集中在水田耕整、制种育秧、轻型栽培、田间管理、水稻收获、稻谷干燥贮藏和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而中国近期水稻机械化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耕作、种植和收获过程中。2008年,我国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51.2%,其中耕作机械化率为79.2 %,种植机械化仅为13.7 %,收获机械化为51.2%;2009年,水稻种植机械化率为16%,收获机械化率达56 %。而预计至2020年,我国水稻的种植机械化率将达到50 %,而收获机械化率更将高达80 %。在这一过程之中,市场化、全球化、创新科技将引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朱英国院士演讲的题目为《杂交稻发展与机械化应用》,他阐释了粮食安全与杂交稻发展、水稻机械化应用现状和形势以及机械化和中国水稻产业的未来。他认为,我国水稻单产在世界上处于较高水平,但增产幅度缓慢。传统农业增产手段已基本发挥殆尽,过高的农资成本制约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且传统的人力精耕细作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我国现有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特别是种植技术机械化程度较低,现有引进的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适应性不强,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惟其如此,我国水稻制种水平的提高异常关键。他认为,水稻机械化的未来之路在于走中国特色之路,应大力促进生物技术和机械自动化的有机结合;机械化种植与适宜种植的品种相结合;机械化种植与数字化栽培管理系统相结合;机械化种植与适宜生态区相结合以及机械化种植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相结合,并开发一机多用、小型和半自动的机械。

罗锡文院士题为《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思路》的演讲包含了稻田耕整机械化、水稻种植机械化、稻田管理机械化、水稻收获机械化和稻谷干燥机械化等多方面的内容。他称,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主。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大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力度;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制定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种植模式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模式,优化相应的技术路线;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集中攻克制约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关键技术,研制先进适用的机具与装备;加大对水稻生产机械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质量标准体系,提高水稻生产机械的性能、质量和系列化,标准化;进一步完善加快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相关政策,包括购机补贴,作业补贴、机手培训等;还应进一步完善水稻生产机械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鼓励各种水稻种植企业、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加强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相结合 粮食 农业发展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