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农机战线构筑“一个体系四座里程碑”


自1992年我国农机总动力达到3亿千瓦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26%以后,农业生产中人机力量的变化开始从量变转向质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机装备增幅加大和农机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力数量开始减少,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的作用开始显现出来。中国农业发展发生了由长期依赖人力向依靠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的根本性转变,世界上最大的传统农业大国,开始了增机减人,农业劳动力比重和数量双下降的历史进程,是农业人机要素结构、社会从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历史性重大变革。以50%为划时代的拐点,1993年,乡村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已降至49.8%,2007年降至38%;2003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已降至49.1%,2007年降至40.6%。此下降趋势还在继续。

由此可见,中国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大于50%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座里程碑。也是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伟大成果。虽然在发展中由于形势和条件的变化,增机减人过程还可能出现一些曲折反复,但只会是局部的、暂时的,用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代替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增机减人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和贡献将越来越大,不仅向社会供给量足质优品种多样的农产品,而且还为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供从农业节约出来的劳动力、土地和水等社会资源。推进农业机械化,既是培养能使用机械化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新型农民的过程,也是向社会输送从农业转移出的劳动力的过程,这既是增机减人的过程,又是育人转人的过程,既加强了农业基础,又可以使更多的人能从事非农产业,在更广阔的领域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资源利用更加合理,经济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2、小麦生产首先实现全程机械化。粮食作物是最主要的农作物,粮食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0%左右,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我国的三大粮食作物是水稻、玉米、小麦,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75%,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87%,推进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粮农收益的物质技术支撑,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重中之重。

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国务院从1980年开始集中力量以小麦机收为重点,推进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经过20多年的努力,2002年全国小麦机播水平达73%,机收水平69.9%,成为我国第一个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大宗农作物,开启了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新纪元,由生产环节机械化,发展到生产全程机械化,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目前,我国小麦机播、机收水平已超过80%,小麦生产机械化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水平、更重质量、效益、环保、节约、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第一战役取得的重大胜利,在此基础上已不失时机地开展了向水稻、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进军的第二战役,并已取得重要进展。可以预期,从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到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及各地特色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已指日可待。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起新的历史丰碑。

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进入了中级阶段。根据农业部发布、2007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2007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40%,达44.4%,超过40%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已有17个;农业劳动力(乡村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已小于40%,约为38%,小于40%的省市有13个。这两个指标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从创业到发展,总体上已从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这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新阶段迈进的重要标志。

按发展规律来说,中级阶段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成长期,表明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物质技术基础、组织运行基础、实践认识基础、农民应用基础和接受认可程度都比以前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一阶段对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要求更高,农业机械化向更大规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发展,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任务更为光荣和艰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小麦 粮食作物 农业机械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