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兵
最近一段时间,抗旱已经成为各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表面看来,这场旱灾没有像地震那样的山崩地裂,也没有像洪灾那样的惊涛骇浪,但它却直接威胁着夏粮生产,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群众生活。抗旱救灾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抗旱的先锋,水泵以及灌溉机械的调配、维修、管理成为农业和农机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农业部紧急将水泵、灌溉机械设备等抗旱急需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优先满足抗旱保苗的需要,并要求所有享受补贴的抗旱机具价格不得高于去年市场销售价。安徽下发15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抗旱农机具的补贴,河南、山西也早早开始了抗旱农机的销售工作。然而,在抗旱需要和政策利好的双重带动下,抗旱农机具市场并没有出现我们预期的局面——产销两旺。“一台水泵1000元,浇一亩地30元,不划算!”“旱情挺厉害的,但我们村还没有开始浇地!”2月11日,元宵节已过,按理说农民应该开始进行冬小麦的浇灌和春耕备耕等各项工作,而且抗旱警报早已拉响,不过,很多地方的村民并没有响应号召。“这两天邻村好像有几家开始浇灌了。”河北省任丘市北汉乡赵范庄的村民范玉群说。范玉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该村小麦全部采用深水机井抽水浇灌,一台水泵大约1000元,平时的维修养护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浇一亩小麦大概需要30元,按照现在的旱情,如果不下雨,起码要浇上两次水。“随着农机作业、种子、化肥等成本的增加,粮食价格并没有相应上涨,农民种地本来就无利可图,多花60块钱,是赔本赚吆喝啊。而且听说过几天要下雨,大伙都想等等再说。而且我们村80%以上的土地都撂荒了,小麦的种植面积并不大,因此农民浇地的积极性不高。”范玉群说。实际上,所谓对土地的依赖,在农民那里就是对粮食生产收入的依赖,由于种粮收益低,在这方面的投资上,尤其是一次性要投入1000元以上购买抗旱农机,农民积极性不高,他们能省则省。“买水泵的前提是花十几万打机井”“虽然现在的旱情很严重,而且政府给予了购买抗旱机具的补贴,但现在只有个别农民来购买农用水泵,购机补贴款还没有落实到位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山西省太原市安吉利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是当地比较大的农用水泵经销商,可是在严重的旱情和抗旱农机补贴的双重带动下,生意相比去年,并没有红火很多。老板王峰显得有些无奈。据王峰介绍,太原虽然靠近黄河,但基本上是靠抽取地下水灌溉,水泵虽然只有1000元左右,可是抽地下水就得打机井,而打一眼机井最少要十几万,农民根本就投资不起。同时,灌溉还要花费柴油(或者电)、水管成本等。“3、4月份麦苗返青后才开始大规模的灌溉,届时将迎来一个农用水泵销售的高峰期。”王峰说。山东农机产品大市场也遭遇了同样的尴尬,虽然早早备足了抗旱农机具,但直到元宵节过后,才有农民陆陆续续来买水泵。建立抗旱长效机制“当地的一些水利设施都坏了,水井都不能出水,即使买了水泵,根本就用不上。”在采访中,农民们纷纷这样表示。而在水泵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也许几年才能用上一次。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近日表示,中国的水利工程,特别是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运行,这些工程确实存在老化失修的问题。据统计,大型灌区主要建筑物有40%左右需要维修,中小灌区大概有50%左右需要维修。在去冬今春的抗旱过程中,国家防总和地方各级政府,已经抢修了一些灌区的水利工程,“这次大旱后,我们准备拿出比过去更多的钱来更新、改造这些工程。”鄂竟平说。目前的旱灾暴露了农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除水利设施老化外,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水利设施,仍然靠天吃饭。防病大于治病,只有加大农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才能让水泵等抗旱农机具长期有效的发挥作用,才能让农民旱涝保丰收。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09-2-19/nj_74904.html
上一篇 : 麦田里的“焦点访谈”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