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兵
我是一名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春秋,30年来,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低矮的土墙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崎岖不平的泥巴路变成了平坦整洁的水泥路……在农业机械化道路上,勤劳善良的乡亲们更是奏响了一曲澎湃激昂的三部曲,回顾往昔,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木匠造农机我居住的安徽省宁国市万家乡是典型的皖南山区,山多田少,水田人均不到一亩,但却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生活十分贫困,农业生产方式也十分落后,土地刚承包到户的时候,整个村民组没有一台农业机械,耕田全靠牛,种、收都是手工劳动。每到水稻收割的时候,村里唯一的一台脱粒机被大家争来抢去,既给农业生产带来阻碍,也影响了邻里关系。经过几年的发展,到八十年代中期,农户生活水平开始有所好转,为了方便自家的农业生产,纷纷添置一些必要的农机具。怎么添置呢?不是买,而是请木匠造,先上山把树砍回来晾干,然后再把木匠请回家,在木匠的一番精心制作下,一棵棵树木就成了脱粒机、犁、笆之类的农机具了。家中的一台脱粒机、一台风车和一把犁便是在那时添置的。城里买农机进入九十年代,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一些农户开始有了积蓄。大约在1992年左右,一户姓戴的农民进城买来了耕田机,成为村上第一台真正的农业机械。可是第一年,雇他耕田的农户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大家都还养着牛,另外请耕田机是要付报酬的,让耕牛闲着却花钱耕田在当时还是有些不愿意的。不过一年下来,耕田机的好处就深深的印到了乡亲们的头脑中,一是快,二是耕田质量高,三是平时不用了收起来就什么都不用管,不像牛一天不喂都不行。第二年,雇耕田机耕田的农户就多起来了。随即村上又刮起了卖耕牛、买耕田机之风,不到四五年的时间,村上的耕牛就已经全部被耕田机替代了。满山跑农机家乡的山上盛产山核桃、毛元竹等林特产品,过去运输全靠肩扛手提,费时又费力,高大的树木使病虫害防治也很难进行,只能靠天收。近年来,中央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的好政策,乡村也提出了大力实施“农机富民”工程,积极开展农机推广,做好农机服务工作,再一次激发了农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潮。乡亲们在好政策的引领下,积极修建林区机耕路,大量购买适合山区运输的农用运输车,在林产品收获季节,直接把车开到了山林中。并且在农机推广部门的指导下,选购高压喷雾器等机械进行叶面喷药防治病虫害,效果十分明显。经过30年的持续发展,家乡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如今已经呈现出“耕田不用牛,农机遍山行”的壮丽画图。这一切在我小的时候可以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想不到这么快就变成了现实。未来农村的生活必定会更加美好。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08-9-16/nj_74690.html
上一篇 : 江山市10万亩单季晚稻开镰收割(图)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