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广东农机所:50年积淀抢占南方农机研发制高点(图)


1987年,广东农机所开始被削减事业费,1991年“减拨到位”,2000年彻底“断奶”。面对“危机”,广东农机所在省农业厅的正确指导下,及时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在角色转换中重新定位,把研究所从原来的科研管理型转变为企业经营型,依托科技,构筑企业发展平台。转制后,所里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开拓创新,追求实效”的治所理念,首先针对该所专业较多、产品分割性大、力量分散的特点,按照企业化要求重新配置科技资源,对一线部门进行调整,按产品、产业类型相同或相近合并以及研究开发机构和工厂一体化的原则,组建了7个开发中心,实行规模生产、规模经营。各部门实行二级独立法人公司、开发中心、研究室三种管理模式并存的管理架构。在分配制度上,突破事业单位国家干部身份和等级工资制,建立以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为主体的内部工资体系,较大幅度地提高科研、管理、技术骨干人员的收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创造性潜能,有效地促进了科研开发工作。

改革把广东农机研究所“逼”上市场,也“逼”出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近年来,广东农机所的经济收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2007年总产值达到1.7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职工的收入待遇也得到了相应提高。

创新铸造农机科研之魂

什么是农机科技的灵魂,从广东农机所的发展脉络看,创新应该是一个比较清晰的答案。

抓新产品开发一直是广东农机所“必修科目”。从1997年起,研究所不断创新思路,每年自筹200万元左右,以补贴和无息贷款的形式支持各中心开发新产品。2002年,广东省人大出台《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为农机所在新产品研究开发工作上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从1998年起到2007年底获得国家和广东省科研立项的共96项,承担的《食品低能耗联合干燥技术与装备研制》中的子项目《热泵与过热蒸汽干燥技术研究》还被列入2008年国家863计划,同时所里还自筹资金设立科研课题30多项。

广东农机所研发重点从最初的水田机械发展到设施农业、畜牧机械和农产品加工领域,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特别是前两年自主创新开发的荔枝龙眼脱壳去核打浆设备,采用新的技术路线,提高了荔枝剥壳加工效率,每小时可加工荔枝3吨,相当于600多工人的效率。

广东农机所在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着重抓好“三个三”工程,即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战略、产业扩张战略、人才优化战略的“三大战略”;突出农产品加工设备、种养机械化、节约环保型农业工程技术的“三大重点”领域的研究开发;重点抓好产业基地、农机装备技术公共实验室和农机化培训基地的“三项工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50年的风风雨雨,广东农机所已从初创时的3人农机小组,发展到今天已形成拥有水稻生产机械化、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畜牧与水产养殖工程、肥料生产机械化设备、饲料生产机械设备、农业环保技术设备、农业信息化研究等主要优势学科的全国领先的农机科研机构。取得的科研成果有355项,其中获得省部级奖励92项,获得国家专利60项,科研成果转化率达90%。研究开发了一大批优质、适用、可靠的农业技术与装备,被广东省评为优秀研究开发机构。在《2004年中国农村科技发展报告》中,科技部对全国1459家省属所级农林科研机构科技竞争力进行排名,广东农机所位列第二。农业部“十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广东农机所在省级科研机构中,专业和行业排名均为第一。

新起点谋划新篇章

每一份光芒都是广东农机所的全体员工精心雕刻的结果。时光难以倒流,现在,我们很难想象当初一个只有三人的农机组是如何演绎成今日广东农机所的华彩。在广东农机所,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的精诚团结和奋发向上,每一个员工都为这份共同的事业努力奋斗,默默奉献。

50年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新篇章,继续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广东农机所的“掌门人”林仰南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歇过。

林仰南表示:“我们正在积极寻找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合作,争取到2015年,产值能够翻两番,并且一直保持在农机科研领域里的领先地位。”按照他的规划,下一步还将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并且今后每年都将稳定从销售收入中拿出3%-5%作为研发投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产品加工 水稻 荔枝 畜牧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