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艰难的历程 特色的道路


王绍萍

30年发展历程三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西的农业机械化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十五年的调整期(1978—1992)。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业机械化出现了一段时期的低速,整地机械化水平大幅度下降。但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广大农民有了农机经营的自主权,自办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逐渐高涨。农民个人大量购置和经营农业机械,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多种形式经营农业机械的新格局。农民拥有的农业机械不再是为自己服务的生产工具,逐步走上经营的社会化服务道路,成为农民致富的载体。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开始进入注重效益的调整。到1992年,农业机械总动力634万千瓦,比1978年增长143.3%;大中型轮式拖拉机1.55万台,比1978年减少8.82%;但手扶拖拉机已发展到7.29万台,比1978年增长629%;小型拖拉机在数量上占全省拖拉机总台数的87.4%。江西开始走上因地制宜,适合江西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以农户经营为主的农机化道路,并为江西农机化以后恢复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十年的稳步发展期(1993-2003)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进入了政治、经济体制深入发展时期。农业机械从事农田作业、农村运输和农副产品加工,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给经营者带来丰厚的物质利益,农民自主办机械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到2003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1220.52万千瓦,比1992年增长93.55%;各种拖拉机发展到15.5万台,比1992年增长91%;联合收割机从几乎为零发展到3200台;农田耕作机械化水平达58.5%,增长28.9%。农业机械化的稳步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也进一步改变了农民的生产观念,农民已不再眷恋土地,纷纷从农事中解放出来,走上了经济效益更好的“打工”路,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为近5年来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五年的快速发展期(2004年-现在)

在中央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机热情空前高涨。中央和省财政累计投入3.5亿元的购置补贴,拉动了农民14亿元的投入,促进了江西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6月,实施购置补贴的大中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等达4.9万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从2003年的1220.52万千瓦猛增到2007年的2506.32万千瓦,4年的增加量超过了前50年的总量。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接近40%,即将进入中级发展阶段。农业机械的结构性调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性能的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受到农民青睐,渔业、果业、牧草、特色农产品及旱作机械全面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机化服务组织迅速成长壮大,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不断扩大,农机服务组织正向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农机服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因地制宜 走特色农机化道路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江西农业机械化发展处于低潮,不少人认为农业机械可有可无,对农业机械化失去信心。为了理清在家庭联产承任制下,江西农机化的发展思路,我们一头扎进了乡镇和有机户,深入了解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和农机经营的愿望,提出因地制宜,以小型为主、有选择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思路。着力向农民示范推广适宜小规模经营的实用农业机械和半机械化农机具,唤起农民自办机械化的积极性,从而出现了手扶拖拉机、耕整机等小型农机具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在大中型拖拉机基本不下田的情况下,机耕水平基本上回升到1978年的水平。

进入九十年代后期,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农业综合实力有了较大提高,耕整地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农业机械逐渐成为农民致富的载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逐步调整江西农机化发展思路,把发展重点转到农时最紧、劳动强度最大的收割环节机械化上,连续四年向农民示范推广联合收割机,引导有机户跨区作业,逐步走上农机服务社会化。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又着力示范水稻插秧机,组织技术力量攻克育秧难关,突破水稻机械化“瓶颈”,出现了水稻机插快速发展的局面。30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只有适应农业生产力水平,才能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势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 水稻 联合收割机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