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宋毅 夏明

9月19日,由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中国工业报社在山东济南主办的“振兴新装备、服务新农村”高层论坛中,一位来自东瀛的演讲嘉宾引起人们注意,他在短短20分钟时间里,将日本农机化近6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分析,传递给中国同行们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他就是日本新农林社社长岸田义典先生。

新农林社是日本一家以宣传农机为主要内容的报刊社,旗下公开出版的报纸《农机新闻》所刊登的文章内容很多地方与本报颇为相似。今年年初,经中国农业大学李民赞教授牵线,本报与《农机新闻》建立了合作关系。

岸田义典先生对日本农机化发展的历史颇感自豪。他介绍说,日本的农机化进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上世纪的50年代,全国的农机化水平还很低,平均每公顷土地的功率占有为零。在这个基础上,日本的生产厂家开始开发、研制、引进用于代替耕牛的机器,如小型田园管理机等。为推广这些机械,经销机器的销售店鼓励农户用家里的耕牛换农业机械,然后由销售店将耕牛卖了再去从生产厂家进货。由于农户占有土地的田块不大,每个农户平均拥有土地在一公顷左右,因而决定了农机化的发展首先是小型农业机械。两轮手扶拖拉机是这阶段发展较快的产品,各个农机制造企业都上这种产品,牌子达到200多个。从1950年到1960年历时10年,全国每公顷土地平均拥有农机总动力上升到0.86马力。

进入6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注重对农机事业发展的宏观指导,颁布了“农机化促进法”,指导中型化、大型化农业机械的发展,实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补贴比例高达50%,有些大型机具几乎全由政府补贴。由此促生了许多共同使用机器的农机化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民收入在这时期提高很快。但随着农机化发展也暴露出新的问题。日本农业主要是靠既经营农业又从事其他行业的兼业农户为主体支撑的,为不误农时,兼业农户对收割、耕作等季节性作业的要求非常苛刻,而农机合作组织在调整作业计划时很困难,于是农机具逐步归一家一户的农户所有。

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兼业农户的收入明显增加,投入到农业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发展农机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随着大中型农机具的增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人数在不断减少,目前仅有300万人。2006年全国农机销售额为2500亿日元。

纵观日本农机化发展的过程,岸田义典先生概括为四个发展阶段,即以手扶拖拉机为主的阶段,60年代以后以四轮乘用式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割晒机为主的阶段,水稻生产机械以外的机械(如蔬菜移栽机)为主的发展阶段,信息化农业机械的阶段等。特别是进入第三阶段后,受地块小、分布广、地域性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不同品种、多样化的农业机械是今天面临的课题,生产的品种多了、每种产品的数量少了,分布领域广了,需要有大量的中小企业作为支撑。过去农机化发展中大批量、少品种的产品结构容易降低生产成本,而现在多品种、少数量的生产结构同样要求降低成本,这就是农机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岸田义典先生建议,中国幅员辽阔,对开发售后服务技术更为需要,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世界农机化发展是个贡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 土地 品种 耕牛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