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化螟
一、发生趋势:预计一代二化螟在沿江及其以南稻区大部中等发生,皖西南、沿江、皖东南部分稻区偏重发生,其它大部稻区偏轻发生。预计一代二化螟全省发生面积约430万亩。
二、发生时间:预计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沿江及以南稻区在5月中旬至5月下旬前期,江淮、沿淮稻区在5月下旬后期至6月上旬前期,与常年相近。
三、预报依据
1.冬后残留虫口基数大部分稻区较近几年有所减少,数量整体偏低
各地调查二化螟冬后残留虫口基数全省平均每亩为1196头,比中等发生的2012年、2011年、2010年分别减少15.2%、21.5%、49.1%,在近10年中仅高于2008年,位列倒数第二位。冬后残留虫口基数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皖西南稻区、皖东南部分稻区。较高的冬后残留虫口基数为1500-4676头(具体见附图)。
2.灯诱蛾量高于上年,部分地区田间卵量较大
截止5月2日,宿松、潜山、怀宁、宜秀、桐城、枞阳、望江县单灯累计诱蛾量分别为736头、579头、291头、98头、59头、22头、16头,多数地区高于上年同期蛾量。太湖县截止5月5日累计诱蛾1111头,数量高。田间卵量调查,早稻秧田宿松、宜秀、望江县累计亩卵量分别为370块、59.3块和2.5块。截止5月2日,早稻大田宿松、怀宁、宜秀区累计亩卵量分别为238块、207块和60块。早稻秧田、大田落卵量部分地区较大。随着二化螟不断羽化产卵,田间卵量将进一步上升。
3.灯下诱蛾大部分地区将出现两个蛾峰,发生期与常年相近
灯下诱蛾一代二化螟在皖南和皖西南部分稻区4月27日-5月2日已出现蛾峰。根据各地剥查二化螟化蛹进度推算,预计江南、沿江稻区卵孵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5月下旬前期;江淮及沿淮稻区发蛾高峰期在5月中旬后期,卵孵高峰期在5月下旬后期至6月上旬前期,二化螟发育进度与常年相近。
4.气候条件有利一代二化螟发生
据省气候中心预报,预计2013年5月全省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其中沿江江南部分地区偏少2成以上。月平均气温全省较常年略高。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一代二化螟发生及转移为害。
水稻大螟
一、发生趋势:预计一代大螟全省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预计卵孵高峰期沿江及其以南稻区在5月上旬后期至中旬中期,江淮及沿淮稻区在5月中旬至下旬中期。预计发生面积约50万亩。
二、预报依据
1.冬后基数高于去年。据剥查,大螟冬后每亩残留量凤台、舒城、怀宁、东至、宜秀、霍山、望江、宣州区、阜南、泾县分别为1356头、863头、547头、525头、360头、329头、257头、177.3头、141.9头、108头,其它地区低于100头,亩残留虫量比去年增加21-160%。
2.灯下蛾量较大。截止5月2日, 宿松、桐城、太湖、宜秀、怀宁、望江单灯累计诱蛾量分别为312头、171头、145头、40头、37头和36头,部分地区诱蛾量多。广德县性诱剂调查,4月16日灯下出现蛾量,单盆平均诱蛾量5.3头。
水稻三化螟
预计一代三化螟全省轻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约5万亩。冬后残留虫口基数大多数均未查见。灯下和田间大多数地区未查见成虫和卵块。
防治技术意见
1.防治对象田:早稻大田、单季稻秧田、冬闲田早中稻大田。
2.防治适期:主体防治时间:一代二化螟沿江、江南大部分稻区为5月中旬至下旬中期,江淮、沿淮大部分稻区为5月下旬中期至6月上旬。大螟、三化螟结合兼治。
3.防治技术:一代二化螟于防治适期内对亩卵量达100块或枯鞘团达80个以上的田块用药防治一次。虫情重发地区、有多个发蛾高峰的地区视虫情再及时开展补治。单季稻秧田可以人工摘除卵块带出田外处理。防治药剂推荐在卵孵始盛期亩用16000IU/毫克Bt可湿性粉剂100克,或在1、2龄幼虫高峰期亩用杀虫单有效成分60-80克喷雾。有条件的地方推广使用二化螟性诱剂、灯光诱杀等控螟。一代大螟结合其它害虫兼治,防治适期在卵孵高峰期,重发区域7-10天再补治一次。亩用有效成份阿维·氟酰胺3克或氯虫苯甲酰胺2克。一代三化螟结合其它害虫兼治。
安徽省植保总站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zw/zb_224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