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植物保护

2021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当前,“立春”将至,气温回升,黄淮海等主产区冬小麦即将返青,正是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搭好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目前,主产区土壤底墒总体较好,苗情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但部分地区存在苗情长势不平衡、病虫草害基数大、冻害发生等不利因素,初春天气不确定性也较大。针对当前冬小麦苗情长势和气候特点,春季田间管理要重点抓好“一促(促弱转壮)、两控(控旺长、控病虫)、三防(防冻害、防干旱、防干热风)”,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黄淮和北部冬麦区

      去年秋播以来,大部分地区降水充沛、热量充足,土壤墒情适宜,播种质量高,出苗质量好,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形成冬前壮苗,越冬期苗情好于上年和常年。但部分地区受秋季连阴雨的影响,前茬作物收获推迟,小麦播期拉长,加之出苗后气温偏高,旺苗弱苗并存;部分抢墒播种的麦田出现旱情;小麦条锈病存在潜在的重度流行风险,部分地块茎基腐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较重,杂草发生密度较大。春季田管重点是:强化分类指导,科学肥水运筹,促弱苗早发增蘖、稳壮苗生长保蘖、控旺苗过多分蘖,构建合理群体;突出防灾减灾,防控病虫草害,力夺夏粮丰收。  




      一是镇压划锄,提温保墒。开春后进行麦田镇压,以踏实土壤,促根生长。及时划锄,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条件,消灭杂草;弱苗浅中耕增温促长,旺苗深中耕控长。

 

      二是分类管理,肥水调控。对地力水平一般的一二类苗,起身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公斤,促苗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对地力水平较高的一二类苗,前控后促,拔节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公斤,促穗大粒多。对晚播弱苗,控制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而影响麦苗生长,返青期趁墒追施氮肥,促苗早发快长,促弱转壮。对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在镇压和喷施化控剂等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将追肥浇水时期推迟到拔节中后期,控制群体旺长。 




      三是防控病虫,化学除草。加强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控,做好纹枯病、茎基腐病、麦蜘蛛、蚜虫等病虫害综合防治,选用对路药剂,早防早治,统防统治。对冬前没有化除的麦田,根据田间杂草种类、草相,选择适宜除草剂,严格按照使用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化除,以免发生药害。 




      四是防控冻害,控旺防倒。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来临前及时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减轻冻害发生。冻害发生后,应及时采取追肥等补救措施,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对长势偏旺的麦田,要及时采取深中耕、镇压、化控等措施,保苗稳健生长,为预防后期倒伏打好基础。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去年秋播时气象条件较好,有利于提高稻茬小麦播种质量,适期播种面积比例是近年来最高的,苗情基础总体较好。但存在两极分化现象,部分早播田块有旺长趋势,部分晚播麦叶龄偏小、群体茎蘖数不足,受几次冬季低温寒潮影响,旺长苗、弱小苗及不当使用除草剂的麦田有冻害发生。同时,据气象部门预测,春季降水偏少,发生冬春连旱的可能性较大。针对当前苗情特点,应坚持“促弱控旺、高效施肥、绿色防控、抗逆保丰”的技术路径,分类精准管理,重点施好拔节孕穗肥和防治赤霉病,争取足穗大穗、优质丰产。 




一是清沟理墒,降渍防旱。及时清沟理墒、疏通田内外沟系,保证排水畅通,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切实防止冬春连阴雨天气造成严重渍害。旱茬小麦春后要注意防旱,要清理三沟,以利于中后期灌好拔节孕穗水。 




二是镇压促壮,防止倒伏。对秸秆还田量大、播种质量差、播后镇压不到位表层疏松的田块,应选择在冷尾暖头、气温回升且无霜冻无露水的晴天进行镇压,促进根土密接和弱苗转化。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的麦田,应在拔节前适时镇压控旺或化控防倒。镇压时注意土壤墒情要适宜(表土干燥),切忌在寒流天气来临前或土壤湿度大时镇压。根据苗情长势长相把握适当镇压强度,防止过度镇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镇压 尿素 追施 冻害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