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植物保护

重庆市2015年大春作物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


2015年6月10-11日,我市召开了2015年大春作物中后期病虫趋势会商会,与会人员根据全市农作物品种布局、栽培制度、病虫历年和当前发生情况、天气预报等因素进行分析,一致认为:2015年我市大春作物中后期病虫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态势(其中,渝南4-5级,渝中、渝西3-4级,渝东北3级),轻于于上年,主要以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玉米螟等病虫害为主;稻秆潜蝇、稻赤斑黑沫蝉、稻蝗、稻苞虫、稻曲病等病虫在局部地区发生较重。预计水稻病虫发生面积2800万亩(次)左右,玉米病虫750万亩(次)左右。

  一、前期大春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

  2014年冬季以来,我市气温总体正常略偏高,呈现“前冬冷,后冬暖”的态势;降雨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区正常,垫江偏少,巫山、丰都偏多。各地春季平均气温偏高,大部地区入春时间较常年偏早2-14天;雨日数51-77天,大部地区偏少3-16天,大雨开始期在4月上旬,较常年偏早11-35天。由于前期气候适宜,我市大春作物播种期普遍提前5天左右,病虫前期发生程度轻于上年和常年。其中,“两迁”害虫始迁入偏早、前期迁入峰次较常年略偏少、前期迁入主峰偏迟。一代二化螟、稻叶瘟、纹枯病发生均轻于上年和常年。

  二、大春作物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

   (一)水稻病虫

  1、稻飞虱

    发生程度3-4级,渝南地区5级,发生面积500万亩(次)左右。主要依据:

    (1)始迁入偏早。白背飞虱灯下3月26日-4月21日始见,较上年偏早8-16天,较常年偏早5-15天;褐飞虱灯下4月6-20日始见,较上年偏早14-28天,较常年偏早8-27天。

(2)前期迁入峰次较上年偏多,较常年偏少,迁入主峰较上年偏多、偏早,较常年偏迟。稻飞虱前期出现6次迁入峰,分别在4月6日、4月14-17日、4月20-25日、5月11-14日,5月16-20日、 5月26-31日,较上年多2次,较常年少1次。前期迁入主峰期出现在5月16-20日、 5月26-31日,较上年多1次、偏早3-18天,较常年偏迟5-10天。迁入虫量渝南部偏大,峰日灯诱虫量秀山6752头,为常年前期迁入主峰日诱虫量的120%。

   (3)迁入面广,田间虫量较上年同期高。截至6月10日,稻飞虱已迁入我市18个区县,较上年同期迁入区县多3个。大田平均百丛虫量392.6头,为上年同期的1.89倍,彭水个别田块最高虫量达13100头/百丛。

     2、稻纵卷叶螟

    发生程度为3级,渝南地区4-5级,发生面积300万亩(次)左右。主要依据:

   (1)始迁入偏早。稻纵卷叶螟灯下5月1-20日始见,较上年偏早4-23天,较常年偏早15-11天。

   (2)前期迁入峰次与上年相当,较常年偏少,主迁入峰不明显。稻纵卷叶螟前期出现4次迁入峰,分别在4月30日-5月1日、5月11-14日,5月19-22日,5月30日-6月1日,与上年相当,较常年偏少1次。主迁入峰出现在5月16-20日,峰日灯诱蛾量秀山7头,中稻田亩蛾量20-39头。

   (3)迁入面小,田间虫量较上年高。截至6月10日,稻纵卷叶螟已迁入我市8个区县,与上年同期相当。大田平均亩幼虫量11.2头,上年同期未见,铜梁局部田块最高幼虫量48头。

    3、二代二化螟

    发生程度为3级,发生面积350万亩(次)左右,卵孵高峰期7月上、中旬。主要依据:二化螟各类型田亩虫量加权平均1278头,较上年同期增25.3%,较常年增33.1%。截止6月10日,平均枯鞘率3.8%,较于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南川局部田块最高枯鞘率达20.5%;平均枯心率0.5%,较上年同期相当,开县局部田块最高枯心率达4.31%。

    4、稻瘟病

    发生程度为3级,常发病区发生程度为4级,发生面积160万亩(次)左右。其中:叶瘟发生程度2-3级,发生面积60万亩(次)左右,流行时期分蘖盛期、孕穗末期。颈瘟发生程度3级,局部4级,发生面积100万亩(次)左右,颈瘟在感病品种上存在流行风险。主要依据:

   (1)稻瘟病菌变异频繁,毒性有所增强。2014年鉴定了12个区县124个单孢菌株,鉴定出6群31个小种,优势种群为ZB群和ZA群,出现频率分别为37.1%和36.3%,优势小种为ZC15、ZB27。从近年监测结果看,我市稻瘟病菌组成复杂多变, ZA群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市稻瘟病菌的优势种群,由于ZA群致病性更强,因此对水稻品种的抗性构成严重威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资讯 玉米 品种 水稻 稻瘟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