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植物保护

2013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2012年12月6日至7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2013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预计2013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维持重发态势,发生总面积约为55亿亩次,与2012年持平。其中,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小麦蚜虫、玉米螟偏重至大发生,粘虫、二点委夜蛾、小麦条锈病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玉米大斑病和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风险较高,飞蝗和草地螟总体为中等发生。

    

    一、水稻“两迁”害虫

    稻飞虱在南方大部稻区大发生,发生面积4亿亩次;稻纵卷叶螟在华南、江南、西南东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8亿亩次。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2/2013年冬季,我国华南、西南南部和江南南部“两迁”害虫越冬稻区气温接近常年或稍偏高,降水正常或略偏少;境外虫源地中南半岛和泰缅北部降水明显偏多,气温偏高,境内外虫源地总体大气热量和水分条件对“两迁”害虫越冬存活和繁殖比上年有利;2013年春季,华南、西南大部地区气温偏高,西南南部降水偏多,将导致“两迁”害虫迁入期提前,华南南部、西南南部、江南稻区局部迁入量偏大。目前我国水稻主栽品种仍以粗秆大穗、优质高产型为主,生长量大、田间郁闭,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生境;同时,水稻栽插期和生育期不一,单、双季稻混栽,桥梁田多,有利于迁飞性害虫发生和辗转为害。

    二、粘虫

    一代粘虫在江淮、黄淮麦区发生程度明显加重;二、三代粘虫在东北、华北、黄淮中等以上程度发生的可能性较大,遇适宜气候条件,部分地区大发生的风险较高。全国累计发生面积可达1亿亩次。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调查,2012年东北、华北三代粘虫大发生,防治后残留种群数量仍然较大,秋季北方多地和南方部分地区监测到明显蛾峰,为2013年的发生积累了较高的虫源基数。8月末至9月初,吉林公主岭和长岭、辽宁彰武、内蒙古通辽、河北栾城和北京延庆等地高峰日单灯诱蛾量达300~1448头;8月30日至9月6日,山东北隍城岛出现大量迁飞过境粘虫,日诱蛾量达万头以上;9月6日至23日,上海奉贤出现明显蛾峰,月累计诱蛾量为2185头,是2007~2011年平均值的35倍。2012/2013年冬季,华南、西南和江南南部气温偏高,对越冬代粘虫发生较为有利;2013年春季,江淮大部降水偏少,对一代粘虫发生有抑制作用,但黄淮北部、西南地区西部降水偏多,有利于当地一代粘虫发生为害。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为粘虫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食源。回顾我国历史上粘虫发生严重的1989年和1998年,翌年发生程度仍然较重,因此,2013年其维持较重发生态势的几率较高。如2013年夏季北方降水偏多,仍会造成粘虫偏重以上发生局面。

    三、小麦蚜虫

    在河北、山东大发生,华北、黄淮的其他麦区、江苏和安徽沿淮和淮北、宁夏偏重发生,长江中下游、西南和西北大部麦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5亿亩。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调查,2012年蚜虫在黄淮、江淮、华北和西北麦区小麦秋苗上普遍发生,北京、安徽、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新疆平均百株蚜量为6~35头,北京、安徽、陕西等地虫量高于2011年和常年值。据分析,各麦区普遍缺乏抗蚜性品种,种植密度高、氮肥用量大,对蚜虫种群增长十分有利。2013年春季,全国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黄淮和华北大部偏高1~2℃,有利于蚜虫发生为害。

    四、小麦赤霉病

    在湖北东部和江汉平原、安徽沿淮及其以南、江苏沿江和苏南、浙江中北部、上海沿海麦区有偏重流行的威胁,长江流域的其他麦区有中等流行的可能,黄淮、华北南部麦区有偏轻流行的可能,预计流行面积8000万亩。

    据分析,我国小麦品种除鄂麦、扬麦系列对赤霉病有一定抗性外,长江中下游和黄淮病害常发区主栽品种多不抗病。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全国大部发生区菌源广泛存在,关键时期的气候条件决定病害的流行程度和范围,一旦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阴雨日数多、凝露雾霾天气多、田间湿度大,尤其是连遇2~3天或以上阴雨天气,赤霉病就会偏重至大流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资讯 降水 粘虫 品种 总体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