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25日,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举办的2014生物农药发展与应用交流大会暨第三届绿色农药博览会在山东潍坊市举行,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媒体和农药生产和营销企业共计260余名代表参会。
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是农药发展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前景,这正在成为行业内外普遍的认识。但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仍不足10%,“叫好不叫座”的现象还没有得以根本改变。就此问题,与会代表从各个方面献计献策,寻求破解之道。
战略重视政策扶持
营造利好生物农药的宏观环境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坚认为,生物农药发展面临加快的机遇,食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家禁限了几十种高毒农药为生物农药腾出发展空间,不断完善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准也使得生物农药大有用武之地。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邱德文介绍,我国现有生物农药生产企业约260多家,生物农药制剂年产量近13万吨,年产值约30亿元,占农药总产值的9%,应用面积约4~5亿亩次。未来10年,中国生物农药行业将力争将市场分额提高到30%。
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陈友权介绍,农业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速低毒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今年将“低毒生物农药使用补助示范”项目实施范围扩大到13个省16个县。为引导农民选用,制定印发了《种植业生产使用低毒低残农药主要品种名目》(2014),其中多为生物农药。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安排专项资金,对蔬菜、水果、茶叶病虫害和玉米螟等病虫,在水源区、生态保护区和园艺作物区等实施生物农药使用补助政策。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总农艺师季颖说,为了促进生物农药发展,药检所已制定了一些登记减免政策。目前,正在对生物农药登记资料要求进行全面修订,力求更加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在药效试验时间、残留和环境资料、原母药登记以及全分析资料的减免上将步子迈得更大一些。
应用技术高效药械
确保生物农药效果的两大关键
“生物农药‘叫好不叫座’,与施药方法有相当的关系。”西北农林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教授张兴在《植物源农药与施药机械》的报告中谈到,植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一般人把低毒、无残留、与环境兼容、病虫不产生抗体视为其功能上的优点,把药效缓慢视为缺点。他认为,药效缓慢不应该视为缺点,而应该视为特点甚至是优点,因为植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对病虫害的作用机理是不同的,这种特点可以结合药物、作物及有害生物的综合环境反应而对有害生物的种群繁衍产生深远影响。也就是说,化学农药重在“立竿见影”,植物源农药重在“治标又治本”。
基于此,张兴认为,植物源药剂不仅要重视配方和稳定性、速效性、持效性研究,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对其田间使用技术的研究和总结,特别是要重视施药机械的研发和使用。
通过在茶叶、棉花、枸杞、葡萄、烟草、苹果等经济作物上的应用,张兴总结出一些规律:用药最好在病虫害未发生或发生初期、喷药要全覆盖多天次、每天下午4时~7时为妥、雨后两小时需重喷;大田作物全覆盖喷施、大棚作物低容量喷烟或静电喷雾、果园大面积田块用大型机械喷施、蔬菜花卉等田块可用手动机械喷施等。
“生物农药易挥发、易光解、不稳定,在短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快速地施药,是保障生物农药使用效果的关键。在所有农活中农民最不愿意干的就是打药,而我国目前机械化程度最低的也在植保环节,因此发展高工效机械及应用非常迫切。”张兴说。
关于生物农药田间效果的评价,张兴认为追求100%的效果是不可取的,能够达到70%~80%就不错,因为田间效果既要考虑控制病虫害,还要考虑到生态环保和经济成本。
这样的使用效果和防治理念,在林业上已被普遍接受。以生物农药生产和飞防作业为主营业务的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大部分销售在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保护区完成。公司副总经理陈晓燕认为生物农药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很好,公司最近针对江西赣南地区大面积爆发、对柑橘产业具有毁灭性为害的黄龙病,制定出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结合化学防治的方案,一旦成功,将大大推动公司生物农药在农业中的应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5/2014-06-05/37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