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



  对策建议:稻田杂草防控要立足早期治理、综合防控,减轻后期茎叶处理防控压力。加强稻田杂草抗药性监测,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鉴于黑龙江、江苏、安徽等7省大部分稻区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抗性频率较高,建议在高水平抗性地区停止使用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加强氰氟草酯科学使用指导,推荐稗草2-3叶期用药,杜绝晚用药的错误习惯,一季水稻只使用1次,严格按标签推荐剂量使用,延缓抗药性发展。

  麦蚜

  目前监测地区麦长管蚜所有种群对氟啶虫胺腈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5.1-12倍),其中山东文登种群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2倍);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啶虫脒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对吡虫啉抗性倍数为1.4-8.5倍、对啶虫脒抗性倍数为1.0-5.6倍);对氨基甲酸酯类抗蚜威、拟除虫菊酯类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均处于敏感状态。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麦长管蚜对以上药剂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目前监测地区禾谷缢管蚜所有种群对氟啶虫胺腈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6.3-19倍);对新烟碱类吡虫啉、啶虫脒,氨基甲酸酯类抗蚜威、拟除虫菊酯类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均处于敏感状态。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禾谷缢管蚜对氟啶虫胺腈抗性倍数增加了1-2倍。

  对策建议:在麦蚜产生抗性地区,严格限制吡虫啉、啶虫脒、氟啶虫胺腈使用次数,轮换使用抗蚜威、高效氯氰菊酯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防治麦蚜,延缓抗药性发展。

  小麦赤霉病

  从江苏、安徽、湖北等6省的19个县市采集的小麦病穗上随机分离纯化共得到2162株小麦赤霉病菌菌株,经抗药性检测,对多菌灵抗性菌株839株,其中江苏、安徽省抗性菌株占比最高,抗性频率分别为57.4%、21.6%;河北、河南、山东、湖北等省也发现有抗性菌株存在,抗性频率为0.2%-13.5%。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小麦赤霉病对多菌灵抗性水平总体变化不大。对戊唑醇抗性菌株86株,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省都检测到有抗性菌株,抗性频率1.0%-5.4%。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小麦赤霉病对戊唑醇抗性水平总体变化不大。没有对氰烯菌酯产生抗性的菌株。

  对策建议:根据抗性检测结果,建议在多菌灵抗性严重的地区(抗性频率高于20%)停止使用多菌灵及其复配药剂,提倡轮换使用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严格限制每类药剂的使用次数;在河南、山东、湖北等小麦赤霉病常发区加强抗药性监测。鉴于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已产生一定程度抗性,因此在使用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时,按产品农药登记的要求,保证足够的有效成分使用量,减少抗性菌株的产生。

  麦田杂草

  从河北、河南、山东等3省的14个县市小麦田中共采集得到80个播娘蒿种群,经抗药性检测,对苯磺隆抗性频率为81.3%,其中57个种群抗性指数>10倍,占监测总种群71.3%,河北、河南、山东高水平抗性比例都超过50%。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播娘蒿对苯磺隆抗性指数总体变化不大。

  从河北、江苏、安徽等6省的14个县市小麦田中共采集得到55个荠菜种群,经抗药性检测,对苯磺隆抗性频率为78.2%,其中32个种群抗性指数>10倍,占监测总种群58.2%,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高水平抗性比例都超过40%。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荠菜对苯磺隆抗性指数总体变化不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抗性 水平抗性 抗药性 总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