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粪污利用物尽其美


    穆国虎

    近年来,宁夏泾源县泾河镇龙潭村的养殖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全村有肉牛养殖户193户、2103头牛,龙潭村的农民富了。

    农民“口袋富了”的同时,烦恼也随之而来:牛粪、羊粪等粪污逐年增多,给乡村卫生与美丽乡村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圈棚门口和院落堆粪场堆砌的牛粪,不仅臭气熏天、污染了环境,还造成了资源浪费。

    如何利用粪污,发挥“余热”?龙潭村实施了牛床垫料粪污处理工程,为农村粪污资源再利用、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农民致富农村受污

    “龙潭村有肉牛养殖户193户,其中养殖大户29户,牛存栏2103头,基础母牛298头,年肉牛流通量达5104头。”龙潭村村主任、致富带头人冶义哈虽然忙得焦头烂额,但当说起村里养殖业的基本情况张口就来。

    龙潭村背靠老龙潭风景区,南有响龙河,依山傍水、景色迷人。全村共有340户1414人,有耕地5508亩。

    2012年实施县内移民以来,龙潭村共安置移民130户。移民初期,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476人。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龙潭村不仅发展了草畜、中蜂养殖、苗木种植等产业,还按照“一村一品”思路,创办了扶贫车间。

    经过6年的努力,截至2018年底,龙潭村已脱贫102户468人,目前贫困发生率仅为0.57%。

    脱贫的农民,又有了新的烦恼。“农民富了,然而农村却变臭了。”冶强说,龙潭村自然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广,养殖业得到了充分发展。但是,牛粪、羊粪等粪污逐年增多,给乡村卫生与美丽乡村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

    “满地是牛粪,村子有臭味,不美观。”53岁的冶中堂,有30头牛,牛粪已成为他的心头病。脱贫攻坚之前,他因贫穷过不上好日子而犯愁。如今,日子红火了,因牛粪带来环保问题,影响了人居环境,他又开始犯愁。

    牛粪如何处理,不只是冶中堂一个人的心病,而是龙潭村193户养殖户的心病,更是龙潭村两委班子的心病。“这个‘病’,得治。”冶强说。

    牛住上了“席梦思床”

    “几乎家家有牛羊,却不见户户门前有牛粪;走进牛棚,却闻不见牛粪味。”龙潭村村民兰明广开心地说,老百姓的牛越养越多,但村子再也闻不到牛粪味了。

    据介绍,龙潭村养殖户按照标准对原牛舍牛床开挖改造,通过牛只运动使垫料与粪污充分混合发酵,形成有机肥加工的初级原料。半年后,由有机肥加工扶贫车间回收进行二次发酵,加工成有机肥。

    “老圈装新牛,牛住的是‘席梦思床’。”兰明广笑着说,将自家牛舍下挖40cm,再把木渣与发酵粉按照1000∶1的比例铺在牛舍,半年时间清理一次,清理出来的初级原料卖给车间,“不仅牛舍干净,牛蹄下的垫料还能卖钱。”

    据泾源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每户养殖5头牛,则需要垫床40㎡。按照1吨垫料铺设5㎡、每吨垫料成本600元计算,则每户圈舍成本为4800元,而养殖户有机肥初级原料的销售收入可达到6000元左右,“每户每年垫料出售纯利润在1000元以上。”

    “实施牛床垫料粪污处理工程,一举多得。”泾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马津垠说,该工程改善了养殖条件,净化了人居环境,减少了粪污清运劳力,降低了养殖成本,推动了有机肥加工生产,增加了产业附加值,“总之,这是一个因地制宜的产业链。”

    马津垠所说的“产业链”,即泾源县围绕“四个一”(“一棵树”“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的林草产业,形成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发展模式。据介绍,林草产业一方面可为养殖户提供饲草料,另一方面可为扶贫车间生产用于牛床垫料的木屑提供树枝、木材等。木屑与牛粪在牛床经过半年时间的发酵后,形成有机肥初级原料,经加工后成为有机肥,有机肥再还田,为林草产业的发展提供肥料。整个循环过程既节省了养殖成本,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还促进了林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发展利用。

    就地取材县内利用

    “木屑与发酵垫料的销售是关键。”马津垠说,泾源县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个木屑加工扶贫车间,将废弃的苗木、枯树枝和土坯房拆除的废旧木料回收加工成木屑,为垫料工程提供生产原料。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发酵 人居环境 处理 清理
下一篇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