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临沂规模化环保养鸭的“苏村模式”


    曾经的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苏村镇,鸭粪和冲刷鸭舍的脏水四处流淌,喝臭水、闻臭气,成为村民心头的一大忧患。

    “养鸭好,养鸭好,就是污染受不了。”这是养鸭业在很多地方不得不面对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难题,苏村镇经过大胆实践,探索出了全智能笼养、标准化生态立体肉鸭养殖模式,使养鸭业走出了冏途。如今的苏村镇没有臭气熏天,也不见鸭粪遍地,绿色养鸭带动了经济发展。

    养殖困境污染环境破环生态

    据了解,为深入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促进畜禽业绿色转型升级健康发展,2018年,临沂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意见》,要求全市各级要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临沂市沂南县苏村镇以此为契机,探索养鸭新模式,推动绿色发展。

    苏村镇是一个养鸭大镇,仅肉鸭加工企业就有10余家,养殖肉鸭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

    以前,养殖户养一只鸭子能赚几元钱,养1万只鸭子,一年就能赚几万元,农民靠养鸭走上了致富路。然而,随着肉鸭养殖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据有关部门调查,一只鸭子平均每天排出粪便100克,1万只鸭每天产粪达1吨。按肉鸭饲养周期50天计算,就要产出50吨。一个年出栏100万只的鸭场,每年就要产粪5000吨。

    养鸭造成的污染,达到惊人的程度:一只鸭子就是一个污染源,一个鸭场就是一个污染排放场。鸭粪和冲刷鸭舍的脏水,到处流淌,污染了水质,污染了空气,破坏了生态。环境被污染,遭殃的不仅是河里的鱼虾,就连附近的居民和养殖户自己,也深受其害。

    面对养鸭造成的污染,很多地方政府只好对农民的养鸭场进行关闭。而苏村镇着眼发展大局、着眼产业生存、着眼群众所需,不是简单地“一关了之,一拆了之”,而是坚持在规模化环保养鸭模式上探索新路子,全力推动传统养殖模式向规模化、智能化、自动化环保养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肉鸭养殖的新旧模式转换。

    绿色循环新技术助力环保养殖

    苏村镇结合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从全镇10余家肉鸭加工企业中认真遴选,确定了经营状况良好、社会信用度高、支持扶贫工作、热心公益事业的临沂超润食品有限公司作为扶贫产业项目的投资经营主体,成立了沂南超润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建设超润生态循环产业园。这个项目总投资近2600万元,其中临沂超润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苏村镇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75万元、自筹19万元,建设占地1.5万平方米的养殖棚9个。

    养殖棚采用先进的纯净化技术和空气能采暖技术,肉鸭生活在4层笼内,伸嘴即可吃食喝水,排出的粪便则落在自动化传送带上,输送至棚外的吸粪车。管理人员通过显示屏,在办公室中就可多角度地实时监控鸭棚内的情况。先进的技术有效降低了肉料比和防疫用药量,提升了肉鸭及其附属产品质量,实现了绿色低碳环保养殖。

    目前,超润生态循环产业园已建成投入使用,每年可出栏肉鸭600万只,实现产值7200万元。苏村镇以租金的方式每年收益57万元,发放补贴给无劳动能力和半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鸭粪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机肥料,本来是宝,可处理不好就是害。超润生态循环产业园积极运用新技术,对鸭粪进行处理,使之变废为宝。

    此外,产业园采取园林化设计,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系统,养殖生产、粪便收集、干湿分离、污水处理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形成了集环保型养殖、智能化控制、封闭式管理于一体的环保型养殖基地。通过机械操作,将收集的鸭粪进行干湿分离后,全部运至生物肥生产企业,变废为宝。而冲洗鸭棚的废水,则经过固液分离、厌氧处理后,实现了达标排放。

    如今的鸭棚,没有臭气熏天,也不见鸭粪遍地。据超润生态循环产业园负责人介绍:“传输带上的鸭粪都比较干燥。这得益于我们采用的新型养殖工艺,有效降低了鸭粪的含水量,更加便于机械收集。同时,也减少了冲洗鸭棚的用水量。”       孙贵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项目建设 可持续发展 养殖基地
下一篇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