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水葫芦变能源 首个转化处理厂有望落户昆明(图)


 
滇池草海打捞的水葫芦堆积如山刘普礼摄


水葫芦制沼气设备(供图)

  核心提示

  “滇池水葫芦能变废为宝了。”昆明市科技局近日公布的《2007年成果公报》上,一篇名为《滇池浮水植物资源化研究》的报告引起了记者关注。该研究通过将浮水植物养分转化为肥料和能源,有望解决滇池浮水植物资源化处置的诸多难题。据悉,该项目已经在呈贡县大渔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试基地试验成功,并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太阳能调温的工业规模沼气池。同时,清水海边也建成了一座由水生植物资源化处理技术改进的沼气站,且已投入使用。

  罪状水葫芦成滇池生态杀手

  百舟齐发,千人上阵……这样的场面出现在滇池,大多是为了打捞水葫芦。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滇池中累计打捞出以水葫芦和水白菜为主的浮水植物93万吨。

  “在近些年的滇池治理中,对水葫芦等浮水植物的治理主要采取打捞的方式。然而,打捞的成本高昂,捞起来的水葫芦只能当垃圾处理,成为新的污染源。”吴建宇说。他表示,将水体中的水葫芦打捞上岸后,堆存到岸边或运输到附近的地方进行堆存,让其自然风干、腐烂,期间不需要进行其他处理,打劳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和效率比较高的优点。

  但同时,水葫芦就地堆放一般需要占用比较大的场地,一般要将堆放点设置在距离比较远的郊区,在运输费用上又会面临成本提高的压力,而且水葫芦打捞上岸后,容易腐烂发臭,被雨水冲刷后又重新回到水体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二次污染,形成恶性循环。而且,水葫芦的就地堆放处置方法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形成二次污染的同时,还造成资源的浪费。

  成效每日10吨水葫芦变能源

  目前,该项目已在呈贡县大渔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试基地建成了200立方米的太阳能中温沼气池、30千瓦发电站和日分装15吨液体有机肥的分装线,还掌握了中型太阳能中温气池设计和建造技术。他们还研发了日处理水生植物和鲜汁秸秆10吨和牲畜粪便两吨的预设技术指标,工艺可实现日产气量150立方米、日产肥量12吨、日发电量67千瓦时。

  通过项目研究,还建立起了沼肥调配成液体有机肥技术,编制了液体有机肥企业标准,并初步完成液体有机肥的田间肥效试验。有75户菜农在西芹、生菜、白菜、青花、小白菜等作物上试用126.68吨,施用面积124亩,销售液体有机肥500吨。还成功改造了30千瓦柴油发电机成为柴油-沼气混合燃料发电机,在4个不同负荷水平通过对比试车,基本达到实用水平。

  吴建宇说,这个项目还为规模化农业种植和养殖固废资源化、城市生物型垃圾资源化开拓了技术选择面,为循环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村建设创建了新模式。该项目现在已完成了合同规定的研发内容,并通过了由市科技局主持的专家验收与成果鉴定,获得了昆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远景欲建国内第一个转化厂

  位于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内的清水海是“引水济昆”工程的源头湖泊,也是滇中调水工程的中继站。对新昆明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据了解,现在,对清水海周边的点源污染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此外,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也有运用。还有多家来自省外和国外的单位进行了联系,希望将这一资源化技术进行引进。

  目前,《滇池浮水植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的研究完成单位昆明榕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在开展《水葫芦生产罐装沼气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上报工作。公司希望把呈贡大渔沼气站扩建成为生物型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研发和示范基地,建成规模化太阳能中温固液联合发酵钢式沼气站及其产品市场化示范工程,将浮水植物养分转化为肥料和能源,走出滇池浮水植物资源化处置因脱水工艺成本高而无法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困境,建成国内第一个专业处置水葫芦(浮水植物和鲜汁秸秆)的商业化工厂,为滇池水生植物打捞工程的实施提供支撑技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葫芦 沼气 处理 疯长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