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萤火虫”已濒临灭绝 许多价值仍鲜为人知(图)


 

  在新西兰北岛一个小城,成千上万的萤火虫在岩洞内熠熠生辉,灿若繁星,有人把这种自然奇观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在中国昆虫文化中,萤火虫与蝴蝶、蟋蟀齐名。古时文人吟诗作对常以萤火虫为题材,现代都市人则将萤火虫视为浪漫、爱情的象征。曾几何时,每到夏夜,在河边、池边和农田,都会出现这些打着“灯笼”的小精灵。但现如今,城市里几乎难觅萤火虫的踪影,即使在农村,也很难看到流萤飞舞的壮观景象了。

  ■专家发现萤火虫的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萤火虫的生活处境非常糟糕!”付新华,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专门研究萤火虫的博士。年仅29岁的他,已被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聘为副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时,付新华对于萤火虫的生存现状表现出了极大的担忧。

  2000年夏季,一次与萤火虫“戏剧性”的接触,让付新华和这种会发光的小精灵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寻找萤火虫,他常常到野外进行考察,然而,情况并不容乐观。

  “一些稀有的陆生类萤火虫,越来越难以发现,可能已经濒临灭绝。”付新华告诉记者,2003年,他在武汉发现了一种非常珍稀的多光点萤,多光点萤非常独特,雌虫全身能发出20多个光点,而雄虫不发光。当时付新华在不同的地方,总共发现了30多只多光点萤,那些地方的生态环境都相对较好。随后几年,付新华又进行了多次考察,但一次比一次失望。“萤火虫的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不是被垃圾污染,就是被建筑所填埋。”去年一年的时间,他总共只在野外发现一只多光点萤。

  “萤火虫看起来似乎毫不起眼,但它们对生活质量可挑剔得很。萤火虫只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一旦植被被破坏、水质被污染、空气变污浊,它们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付新华说。

  据介绍,萤火虫依其生活环境区分为陆栖和水栖两大类,前者占大多数。陆栖萤火虫多栖于遮蔽度高,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的地方,水栖萤火虫则对环境要求更高,水不能被污染,不能有灯光污染。

  然而,人工光源带来的冲击;河流、沟渠水泥化所引起的危机;农药的使用;水污染造成环境的劣化;外来物种的入侵;人为捕捉……这些,无疑给萤火虫带来了噩运。

  “我现在的工作重心放在了野外考察上,希望能发现更多的珍稀萤火虫物种,以便研究和保护它们。”付新华说,目前他已先后考察了山东、四川、湖北的萤火虫,明年,他还打算到云南去考察。

  ■造成萤火虫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增加

  云南,因优越的气候条件,各种各样的萤火虫选择在这里“安居”。

  正是被云南五彩斑斓的萤火虫所吸引,原本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任教的梁醒财博士于2002年回到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开始着手对萤火虫进行研究。

  如今,梁醒财带领他的学生,已基本摸清了云南境内50多种萤火虫及其分布情况。其中,一种在中国从未发现过的新品种被首次发现。在海拔3700米的高山上,他们还发现了一种奇特的长角的萤火虫。

  为了调查萤火虫在中国的分布状况,从2002年开始,梁醒财先后对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内蒙古、河北、山东、湖北、新疆等地进行了调查。几年下来,让梁醒财感受最明显的是,萤火虫的数量正在逐年变少。

  “我们在云南,曾发现20多个萤火虫的栖息地,每年我都会带学生到这些地方进行考察。不过这两年,在好几个栖息地,我们都没有发现萤火虫的出现,其中还有四五个栖息地已不存在了。”梁醒财说。

  昆明市嵩明县小河乡,是萤火虫的主要栖息地之一。经过几年的跟踪调查,梁醒财发现,萤火虫分布的地方明显缩小,“几年以前,很多萤火虫栖息地都有幼虫,现在几乎找不到幼虫了”。此外,能采集到的成虫数量也明显变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被 气候 自然保护区 林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