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谷子机械化收获亟需行业戮力攻关


苑同宝

9月5日,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主办的“2015河北沧州谷子收获试验演示会”在东光县隆重开幕。通过此次9个企业的11台机子地演示、试验,并结合专家座谈会内容,笔者认为谷子收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需要研究。

谷子收获机红海市场和蓝海市场的问题。河北地区人工收谷子成本极高,部分地区甚至在300—400元/亩,种植大户十分苦恼。对谷子收获具有深入研究的山西推广站张玉峰站长指出,山西收谷子的大约人工费用为每人120元/天,而且由于劳动强度较大,在收割期间很难雇到人从事这项工作。

笔者认为,谷子收获机械化需求非常迫切,收获机企业应当主动承担责任,解决农民的燃眉之急,而非仅仅考虑是红海市场还是蓝海市场的问题。据李安宁介绍,全国谷子种植面积在2000万亩左右,在山西、陕西、内蒙等地有主要产区的部分地区,人工收割费用甚至占用了总体种植成本的60%。谷子收获不得不依赖于农业机械化,也符合种植大户以及收割从业者的客观意愿,亟需破冰。

谷子种植分散和集中的问题。中原地区普遍具有种植谷子的传统。据张玉峰介绍,山西谷子的最大种植面积曾经在每年1300万亩左右,近十年来的种植面积逐渐萎缩。从2014年开始,谷子的种植面积逐渐开始回升,2015年山西大约在350—400万亩。需要看到的是,前期的种植面积尽管是1300万亩,但属于传统种植,主要在丘陵地区。现在的种植面积虽然约为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但已经是产业化种植,逐渐相对集中在平原地区。这种产业化种植的情况,更加对收获的机械化提出了迫切要求,工业化农业生产的概念需要重视。

借用机小改和大改的问题。有的企业技术负责人讲,履带式水稻机不要调整很多部件就可以收获水稻、油菜、谷子,通用性非常强。相反,也有人认为,履带式水稻机只是一个壳子,所有的脱粒、清选部件都需要大幅改动,栅格凹板要改为冲孔凹板,上筛、下筛、尾筛都要重新调整、改良,才能实现谷子收获。笔者认为,这个问题需要重点研究,既要保证用户改动的简单性,也要保证收谷子以及多种作物的质量,避免当年背负式玉米机因为改制、装配太过困难,无法全面推广的局面。既要保证生产率、损失率、含杂率,也要系统的考虑可持续的全面推广,不能顾此失彼。所有调整、改制都应该有技术工艺指导,不能没有标准,只靠摸索和撞运气。

改制借用和原理研究的问题。从设计上来说,企业要多从原理方面理解谷子收获机的设计,不要一味的拿小麦机或者水稻机改制,尽管目前有横轴流和逐稿器小麦机、纵轴流和双滚筒水稻机都在改进、试验,但是行业普遍对谷子收获的相关原理缺乏实质性研究。笔者前期也曾发文指出,我们缺少“采铜于山”,习惯“废铜铸钱”:这种所谓拿来主义的思路是完全没有历史责任感的表现,东挪西借就会导致我们不是修通史,而是断代史,技术断代、毫无传承,似是而非、空空如也。

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的问题。小麦和水稻的收获,已经从割晒机基本完全实现了联合机收作业。但是,并非所有的作物都具有联合机收的条件和联合机收的必要。来自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籍俊杰认为,经过晾晒再脱粒的话,小米的品质要好。建议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平分天下,不要一边倒。而且,我们一定要保证联合收获机最后收获的是谷粒而非小米,不然下一道的脱皮工序将严重损坏小米品质。还有一个秸秆的问题需要重视,尤其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春谷子在收获期青枝绿叶,蛋白质含量极高,秸秆需要充分利用,不能当做废物处理。

杂粮收获点和面的问题。山西谷子种植大户指出,晋东南地区的优质谷子大约在5.5元/斤,晋北平原地区的谷子一般在4元/斤,经济效益比较明显。谷子种植是山西地区政府的重点工程之一,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和收入水平,谷子收获机大有市场。张玉峰认为,谷子是目前十三五规划中小杂粮的中的主流作物,建议相关厂家考虑谷子收获的问题,要统筹兼顾,考虑到山西的胡麻、莜麦等作物,真正提高机子的效率和效益。

谷子收获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是一个需要攻关的问题,需要端正态度,认真研究。如小麦机的双风道和异向振动筛都无法顺利实现高效率的谷粒清选。有专家认为,不宜将谷子的秸秆切得太碎,因为碎小的秸秆更难以与谷粒分离,造成夹带损失过大,总损失率严重超标。笔者分析,可能多键的逐稿器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清选效率。另外,还要考虑谷子倒伏和分禾不彻底带来的割台损失问题。机手的操作也是影响损失率的重要环节,拨禾轮的使用要注意实际效果,割台太低也容易造成掉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小麦 小米 产业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