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管窥成都市农机维修管理现状


王志鸣 陈泽清 毛箭

农业机械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机维修市场日趋扩大,农机维修任务越来越重,对农机维修技术和市场监管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成都市农业生产对农机化依赖程度的加深,农机维修是否及时、质量是否有保障、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成为大家日渐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专程前往郫县三道堰镇、金堂县清江镇进行调查研究。

一、调查地情况

三道堰镇共有拖拉机8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2台;农田基本建设机具11台,道路运输机具15台,联合收割机7台;农副产品加工机具30余台(套);农机总动力0.75万千瓦。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为71%。现有2家拖拉机维修店,农机维修从业人员3名。

金堂县清江镇共有拖拉机45台,农副产品加工机具50余台(套)。农业机械化率为68%。清江镇现有5家维修店农机维修从业人员8名。

二、存在的问题

调查伊始,我们在两个镇分别召开了由机手、维修人员、农业农机管理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并发放调查表,将收集到的数据和走访农户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两个镇主有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专业维修点少,兼营维修点多。目前,农机维修点普遍存在兼营现象。这主要由于农机维修网点多面向农民,收入微薄,为提高经营收入,加入配件销售等其他业务。同时,由于农机具和汽车构造原理相似,因此很多汽车维修网点也兼营农机维修。

二是监督管理难度大。大多数乡镇的农机管理职能体现不明确,在人员配置上也跟不上,县级农业农机业务部门和乡镇的工作衔接困难,县级农机管理人员在清理整顿农机维修网点时出现单打独斗的局面;农机部门在农机执法的过程中必须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是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由于多数农机手文化水平低,大多是在长时间使用农机具的过程中对其构造、故障分析与排除均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他们靠自己积攒的经验向农机维修业转行,成为维修人员。农机维修人员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到80%以上。为数不多的维修工大多在50岁上下,30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无人愿意从事农机维修工作。维修人员总体技术水平不高,维修技能基本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缺乏系统的技能培训,对新型的农业机械更是缺乏必要的维修保养知识,实际操作中主要凭经验维修,质量难以保障。农机维修是个弱势产业,经营效益较低。维修网点的维修年收入大多在人均2万—3万元,还不包括水、电、房费及设备折旧等维修成本的支出,根本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三、建议与思考

1.维修队伍老化、后继缺乏新人,农机修理工的培养迫在眉睫。针对年轻人不愿学习和从事农机维修,应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年轻人从事拖拉机维修工作,全市要按照合理设置维修点和适当比例的维修人员规划,每年组织一定数量的维修工进行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分期分批送到生产厂和专业维修公司进行学习和进修,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技能和水平。

2.为农机维修人员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对要准备新开农机维修店的由政府一次性给予资金补贴;并根据维修质量和数量纳入购机进行适当补贴,解决由于维修量不足而导致收入低的问题,搞好维修人员队伍的稳定。要制定农机维修投入扶持政策和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单独列出一定比例扶持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帮助农机维修网点购置必要的维修设备和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对维修人员不定期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

3.将农机手纳入农民职业技能的培训,针对农机手对许多小故障不愿外请人维修的现实情况,让机手掌握基本维修技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4.争取各级政府对农机场库棚、维修站设备设施建设给予补助性投资扶持,改善农机具尤其是高性能机具的保养和维修条件。依托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维修服务网络,积极吸引生产企业加盟,建立高性能农机具维修站点和区域骨干维修站点。

5.严格做好《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核发工作。农机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的标准,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达不到开业技术条件的绝不发给维修技术合格证,从而促进维修质量的提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拖拉机 农业机械 农机具 农副产品加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