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发展成绩喜人


王建鹏

“全国农报看陕西”采访团在结束高陵之行后,6月30日又来到了中国农科城——杨凌。杨凌示范区自1997年成立以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集聚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示范区在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开展了以农业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在16个省区建设了一批永久性实验示范基地。示范区的现代农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了以“万亩标准化蔬菜”为主的八大产业,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繁荣。

新技术 新模式推广成效显著

走进杨凌现代农业室内观光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植物,它们要么长在墙壁上,要么长在大型的铁盘里,要么长在陶制的大盆里;有的是无土栽培,有的是立体种植,有的是滴水灌溉示范,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在室内的梦幻花卉园区,各种名贵花草郁郁葱葱,香气袭人;脚下水流淙淙,满目绿色葱茏,各类花木姹紫嫣红,让人犹如进入仙境。

杨凌区农业局副局长吕小宁介绍说,目前,示范区建成设施农业集成技术示范点20个,全面推广10项新技术。开展了设施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高效茬口模式试验示范、植保机械使用试验和药剂综合防治试验。共引进适合本地季节特点的设施蔬菜新品种十几种,优选出温室越冬草莓—早春西甜瓜、秋延番茄—早春西甜瓜等高效茬口模式十余种。

今后杨凌示范区将进一步强化技术集成应用,以设施蔬菜重大技术集成推广、新品种引进、高效茬口模式引进为基础,大力推广应用现代种、养、储藏等新机械、新设施,全面提高园区现代装备水平,使园区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推行良种良法,建立与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中心,使园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促进园区产学研结合,鼓励区内科研院所将园区作为实验基地和科研成果展示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大园区现代科技、气象服务、灾害防控等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到“十二五”末园区科技贡献率争取达到60%以上。

职业农民培育桃李芬芳 合作社蓬勃发展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了指导性文件,明确“在企业中培训、在产业链中成长、在服务体系中成熟”的培养路径,从“集中培训、生产实践、技能鉴定、跟踪指导”四个步骤对合作社理事长、农业企业负责人、农民技术员、农业一线生产者、农村经纪人等农业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先后举办职业农民培训班5期,培训职业农民600余人。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峰信心满怀地说,今后示范区将继续加快职业农民培训进度,严格职业农民培育流程,确保职业农民质量,加快职业农民认定。继续完善职业农民培育方式,建立职业农民信息化管理平台,探索职业农民长效管理机制。

位于杨凌揉谷镇现代农业园区的中来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社员150多人,发展中棚430个,还建起了一个产地交易市场,服务于合作社社员、周边菜农及往来各地客商。合作社推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统一时间、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检测、统一回收,打出了自己过硬的质量品牌。

合作社董事长王中来是个憨厚诚恳干事业的小伙子,他有些腼腆地说:“我们一直看重自己的牌子,诚信经营树立品牌,订单种植的500亩线辣子,分别被西安、银川、乌鲁木齐、重庆、成都的客商上门收走,全部现金交易。今年上半年,共销售礼品西甜瓜5000多箱,普通西甜瓜及蔬菜700吨,收入681万元,净利润达到了455万!”

到目前为止,杨凌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370家,发展社员2259人,合作社注册资金达4亿多元。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百强社6个,区级示范社50个,已基本覆盖了所有涉农产业,农民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今年是杨凌示范区合作社整合提升年,明确提出了提升50家区级示范社总体水平,实现盈利分红、仓储加工设施基本完善、社员人均增收1500元的目标任务。在区级示范社中遴选30余家运作状况良好的合作社成立杨陵区合作社联合会,并逐步形成八大分会,为八大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龙头企业发展强劲

烈日炎炎,在陕西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企业孵化园内,近百亩的柱状苹果树,一行行笔直挺拔,果树上挂着青红相间的硕果,景象喜人。那苹果树看上去颇为奇特,没有繁茂的侧枝,没有伞状的树冠,而只有一根笔直的树杆,上面却错落有致地结满了果实。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苹果 设施蔬菜 品种 现代农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