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安徽太湖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显成效


胡方保 孙文放 石贤军

多年来,水稻育插秧机械化一直是阻碍安徽省太湖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的瓶颈。2006至2010年,该县几经示范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但效果始终不理想。为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三弯腰”现象,近两年,太湖县农机部门大力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现已初步取得成效。2012年太湖县被省农机局列为水稻机插秧省级示范县,成为该县农机化工作的新亮点。

四招”推动 全面推广水稻机插秧

早已习惯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农民对机插秧的认知和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要以一年的收成作为筹码,对他们来说,风险大,顾虑多。对此,作为农机业务部门,在农民中的宣传工作至关重要。县农机部门创新思路,通过“四招”在全县开展水稻机插秧的推广工作,效果显著。

水稻机插秧推广的主体是种粮大户和农业服务组织,要想全面推广,首先,就必须要让他们了解机插秧,让他们认识机插秧,消除顾虑,调动这些种粮大户和农业服务组织的积极性。

其次,要在农民间开展各类宣传推广活动,如组织现场演示会。自去年以来,县政府分别在小池新华村和江塘五星村召开了机插秧现场会。全县各个乡镇也都组织了有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农机户参加的现场演示会。使广大农民在现场了解机插秧技术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第三,是以各乡镇农机站为技术主体,联合农技部门建立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8个示范基地。在自然条件许可的乡镇实现机插秧重点推进、沿路推进、整村推进。目前在5个行政村已实行了机插秧的整村推进。

有对比才能看出差异,通过对比试验,来凸显机插秧的优势,这是县农机部门开展推广工作的第四招。县农机部门在示范基地划出面积、条件相同的田块,通过两种甚至多种不同的栽插方式进行对比,让农民们真切地看出机插秧“省工、省本、省地,增产、增效、增收”的优势。

强化培训 专业师资力量进村入户

没有成熟的技术,推广工作便会功亏一篑。育秧、插秧机的操作和机插大田栽培管理是水稻机插秧的三大技术。其中关键环节多,技术要求高,操作技能强,有着与传统栽插方式的诸多不同。所以强化培训、提升技术是全面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重要一环。

2011年,县农机校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和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共举办7期培训班,培训学员420人。2012年再次举办5期培训班,培训学员127人,与此同时,还举办了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53人。

县农机校组织专业师资力量进村入户,选取农民更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培训,尽量满足农民的各种需求,同时狠抓培训工作质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2011年,农机校把第二期培训班办进了徐桥镇桥东村的叶氏祠堂,今年桥东村就实行了整村推进,培训班上的63名学员成为推广机插秧的主力军。实践证明,完善成熟的技术培训是全面推广的有力保障。

市场导向 合作社带动水稻机械化发展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离不开示范引导和大户带动。散户经营、小面积耕作、国土平整项目的迟缓推进、土地流转经营不足等因素制约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全面推广。对此,县农机部门积极培育合作社发展,建立良好的机械化作业市场。

据了解,该县现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其组织成员基本都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以他们为基础和纽带,引进育秧机械化流水线,培育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市场运营机制,积极引导极力推进代育、代插的机械化订单作业服务。目前,江塘得胜农机合作社、小池大丰收农机合作社的机械化育插流水线已经为周边农户、周边乡镇代育、代插1万多亩,相信他们的成功经验必将带动该县水稻育插机械化的蓬勃发展。

谁说丘陵无机插,熙湖大地谱新歌。两年来,在全面推广水稻育插机械化的进程中,太湖县农机部门经历了破题之艰、破难之苦,当前,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前景广阔。“行百里者半九十”,该县农机部门将借着强农惠农政策东风,凝神聚力乘势而上,为全面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强化 传统农业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