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2月4日,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将原来的“农机训练班”改为“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干部学校”,重庆农机干校正式成立。后于1995年11月3日,定为市属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33人。“其实早年间的农机干校可谓是遍地开花,各省市都有,办得也很红火,培养了大批的农机化干部。”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干部学校周优良校长告诉记者,根据他的了解,目前只有云南和重庆还保留了农机化干部学校。成立30多年来,重庆农机干校已累计培训农机管理和技术干部3万多人次,为全市农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重庆农机干校也同样经历了农机化教育发展的低潮期。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改革,目前的重庆农机干校拥有在职职工17人,退休人员却有19人。拥有3200平米的教学大楼和学员宿舍等基础设施。不过这些建筑多是30年前修建的,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配套设备严重不足,利用现有设施设备无法行使教育培训功能。周优良说:“我们现在要搞培训还得去外面租场地。” 2009年以来,重庆安排市级培训资金70万元,农机干校完成了2301人的市级培训任务;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农机干校将农业部安排的农机方面的2400人培训任务提高到7800人,完成农机职业技能鉴定6000多人,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收到了较好成效。“目前,我校正在研究制定《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干部学校发展规划》。同时还将负责起草《重庆市农机教育培训十二五规划》。”周优良说:“目前是一个大力发展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大好机遇,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是,担任校长职务不久的周优良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历史欠账多、基础差、投入不足,已成为农机化事业全面健康发展的“短板”。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已很不完善;对学校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市和区县农机学校基础设施不能发挥应有功能;农机教育培训已不适应当前农机事业飞速发展的形势;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农机购机户和操作人员培训需求旺盛,但各级学校的师资能力、教材、设施设备等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广大基层农机工作者和从业人员得不到有效的新技术和新机具的维修使用培训,导致党的购机补贴政策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说起当前面临的困难,周优良一言难尽。在全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会上,周优良建议提出,当前的农机化教育培训从培训内容上,要分层次进行,对管理干部要重点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公共服务能力和主推技术的培训;对技术干部主要应该从政策、新机具、新技术、新理论、农机化发展形势与趋势等方面进行培训;对从业人员主要从农机操作与维护、农机职业技能、农机安全有关政策等方面进行培训。从培训的组织方式上,应该开展“金字塔”式的教育培训。也就是说,由农业部对省级师资和主要技术骨干进行知识更新培训,省级对区县级师资和骨干进行培训,区县对乡镇级干部、技术人员、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经销机构的负责人进行培训,乡镇有关人员对大量基层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从上到下,培训对象由少到多,从管理、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中上层培训到以操作为主、理论为辅的大量的基层培训。从措施上,应该逐步恢复和建立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议农业部成立专门的公益性的教育培训机构,同时要求省级也应设立对应机构,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恢复教育培训功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新机具 基础设施建设 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