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中德合作现代农业示范农场略记(图)


马铮

这里是甘河

 

  前来参观中德合作现代化示范农场“田间日”活动的代表在甘河农场田间合影

 

提起甘河“中德合作现代农业示范农场”项目,相信不少关心农业、关心农业机械的人士都不会陌生。然而由于甘河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位置较为偏远,到那里亲身参观考察过的人并不太多。7月6日,中德合作现代农业示范农场首届“田间日”活动的成功举办,给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德示范农场项目的人士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

中德农业有很多互补与合作机会,包括耕作方式、产业结构以及生产力等方面。有鉴于此,在中德双方农业部的指导下,两国合作伙伴共同实施了“中德合作甘河现代示范农场”项目,以提高耕作效率、增加农业生产利润,推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中德合作。

参与该项目的组织包括:德国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中国农业部,德国农机企业以及内蒙古甘河农场。中方提供1000公顷的试验土地和农业生产投入,德方提供农机设备与技术。项目由德国农业协会(DLG)和AFC国际咨询公司联合执行,项目时间为2008 年至2013 年,共投入220万欧元。

在“田间日”活动中,参与示范农场项目的德国农机企业现场展示了农机具产品。同时,春小麦、大豆、马铃薯和玉米试验田为到来的中德农业专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以了解示范农场先进的耕作理念和技术。中德双方的技术人员现场为大家讲解了示范农场运行以来在水土保持、土地耕作、植物保护、施肥技术以及作物品种选择等方面积累的经验。首届“田间日”活动加强了中德农业领域的交流,示范农场今后将继续为中德农业的交流与合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先进的机械与头脑的风暴

 

德国农业部甘河农场项目分责人施瓦西茨先生(右三)与参与示范农场项目的部分分公司负责人在“田间日”现场

 

德国农业部甘河农场项目负责人施瓦西茨先生不远万里来到甘河。看到农场的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田地里的作物都在茁壮成长,新建的培训中心也投入使用,他感到十分欣慰。中德合作现代农业示范农场是德国农业部在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个合作项目。中德两国政府、企业以及专业人士通力合作,德国为项目配套了最新型的农机,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最新的理念,与甘河当地条件相结合,走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届“田间日”活动为各界人士提供了了解甘河项目的平台,先进的机械和培训中心大楼有目共睹,而德方对中方人员进行的培训可能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理念,对他们来说不谛一场“头脑的风暴”,其重要程度丝毫不弱于机械、大楼等硬件设施。参与中德合作示范农场项目的中国人员素质较高,以拖拉机驾驶员为例,他们本身就是当地的驾驶好手,通过选拔才进入这一项目;而经过德方的培训,他们的驾驶、维护和修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据他得到的反馈材料说明,中方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在许多指标上已经达到了他们德国同行的水准。施瓦西茨先生认为,“头脑风暴”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在今后的合作中更进一步体现出来。

中德农业合作的典范

中德现代农业示范农场项目由德国GFA公司负责协调。该公司虽然规模并非特别巨大,只有400余位员工,但其秉承的国际合作精神令人钦佩。GFA公司与德国政府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农业、农业经济、环保、健康方面的合作与咨询工作。而在中国,GFA公司目前正在开展包括甘河农场项目在内的4个合作项目。据GFA公司柏林与波恩办公室负责人阿诺·布尔格先生介绍,甘河农场项目并非该公司在中国参与的规模最大的项目,但意义却非常重要,它是农业领域中德合作的典范。在“中德合作现代农业示范农场”项目中,GFA公司主要负责对项目经费进行管理,迄今未出现任何问题。布尔格先生说,“如果非得让我说出甘河农场项目有什么不足的话,农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算是比较棘手的事情了。你知道,这里距离北京有整整1500公里,如果在欧洲,够我们出国两趟了。当时选址的时候,我们也考察了不少地方,但例如北京之类的经济中心附近没有如此合适条件的农场。惟其如此,本次‘田间日’活动的举办就显得更有意义,它能够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合作示范农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可持续发展 施肥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