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直击行业软肋 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


张桃英

近年来,我国的农机适用性标准体系建设进展喜人,农机适用性评价技术理论不断完善。但是,总体看来,农机适用性评价技术还不成熟、不系统,成为农机化发展的一大阻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这一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急需解决。2009年底启动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农业机械适用性评价技术集成研究”,正是瞄准了这一“软肋”,试图建立健全农机适用性评价标准体系,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机械适用性评价技术集成研究”项目投资金额高达2288万元,主持与协作单位共有11家。支持力度之大、参与单位之多、参加人员之广,在近年来的农机化科技项目当中均数罕见。据悉,项目分5年实施(2009-2013),下设7个子课题。目前,在承担单位的努力下,项目实施已经步入正轨,正一步步向纵深推进。

项目的总体目标是明确农机农艺结合模式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在联系,确定农机适用性影响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受适应性影响较为突出的农机产品种类,建立农机适用性评价技术理论模型;在对评价理论进行充分试验验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农机适用性评价技术种类,制定农机适用性评价技术通则,建立农机适用性评价标准体系;在通则的指导下,制定出一批重点农机的适用性评价方法标准;开发农机作业状态参数采集传输系统和数据分析管理系统,为项目的研究提供技术保证和支撑;开展农机农艺结合模式及农机动力配备优化研究,提高农机装备综合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满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要求,实现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评价技术基本成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农机适用性评价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项目的研究内容涉及9个方面:一是农机适用性影响因素及相关性研究;二是农机适用性评价技术理论模型研究;三是农机适用性评价技术种类研究;四是农机适用性评价通用技术规则研究;五是农机适用性评价标准体系框架及主要农机产品适用性评价方法(标准)研究;六是农机作业状态参数采集传输系统研究;七是农机农艺结合模式及农机动力配备优化研究;八是农机适用性区域划分谱系研究;九是组织开展农机适用性评价技术的应用推广。

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具有先进的农业机械检测手段,主要包括功能齐全的拖拉机试验室、内燃机试验室、拖拉机试验场、低温试验室、牵引负荷车、种子加工机械试验室、零部件试验室、禽畜用饮水器试验室以及价值800多万元的各类国产和进口仪器设备150余台(套)。能按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进行拖拉机、内燃机、农用运输车、联合收割机、保护性耕作机械等60余种机具及农机零配件的试验、检测和鉴定。其他承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及各省级鉴定站都拥有较高素质的科研队伍、较好的试验测试设备和科研工作基础,为顺利完成该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 拖拉机 农业机械化 参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