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没想到大奖能发给一个农民!”(图)


杨鸿博

 

编者按

农机科研再传捷报!2009年,三个农机科研项目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它们分别是:由天津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4YW-Q型全幅玉米收获机自主研发自行转化推广”;由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哈哈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东理工大学联合完成的“北方一年两熟区小麦免耕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以及由江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上海市农业机械研究所、镇江世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家单位共同完成的“温室关键装备及有机基质的开发应用”。

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天津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玉富、中国农业大学李洪文教授、江苏大学毛罕平教授,作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三个农机化项目的获奖者代表,也应邀参加了本次科技盛会,并接受由国务院颁发的证书和奖金。

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郭玉富,并借此机会,对2006年-2009年农机人在争取国家科学技术奖项方面的出色表现进行了一次回顾和梳理。从中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国的农机科研工作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涌现出一批质量高、带动性强的科技成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对农机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情况分析,我们既看到了我国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也看到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可喜局面,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必将沿着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取得新的更大成绩,尤其是在中央购机补贴政策的带动下,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对于得奖很意外”

“说实话,除了高兴,更感到很意外!”因“自主研发和自行转化推广4YW-Q型全幅玉米收获机”而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天津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富康公司)董事长郭玉富,在形容得知自己获奖后的心情时,连说了好几次“意外”:“虽然咱们这个技术很好,可是真没想到这么大的一个奖能够发给咱一个农民!”

近几年,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稳步提升,但玉米机收始终是一块“短板”。在小麦机收已经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收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56%的时候,玉米机收率却只有17%。其中,玉米收获机无法实现不对行收获的问题,更是成为制约我国玉米机收率实现大幅跨越的瓶颈。

要解决玉米机收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在种植环节上实现等行距播种,另一方面就是在收获环节上,做到不对行收获。在国内许多同行巨头纷纷加大力量进行玉米不对行收获技术的研究时,天津富康这一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却抢得了头筹,在这一困扰行业多年的关键环节上率先取得了突破。

“富康4YW-Q型全幅玉米收获机在很多设计细节上都跟普通的玉米收获机不同。”郭玉富说,“首先,它的摘穗台宽度大于主机,可以自行开道,从田间任意位置进行作业。它的卸粮装置上我们也进行了改进,可以做到双向卸粮,可以大大节省作业时间。”

而摘穗台前端的设计才是整个收获机的关键。“我们在收获机前端加入了强制喂入链。通过这个拨齿,可以将割台范围内不同行距的玉米秆向中间收拢,而位于割台中部的这跟铁杆,又能够保证玉米秆不倒伏,这样就保证了玉米果穗能够以极低的损失率进行收获,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在向记者讲述这一项技术成果的关键环节时,郭玉富双手一直不停的比划着,表情兴奋得像个孩子。

10年奋斗终成正果

“我从1998年开始就投身于这项技术的研究,到现在已经有10多年了。”回忆起往日的艰难,郭玉富表情立刻变得凝重起来,“一个农民想要搞科研创新,难度之大你应该可以想象得到。但只是因为我是一个农民,只有农民才最清楚田地里最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从1998年,我就开始设想这项技术。我自身没有科研能力,我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一个提供想法和意见的人。而我做这件事的出发点,就是给农民提供真正好用的农机产品。”

郭玉富告诉记者,在开始这项计划之初,他并未找准投入方向,走了不少弯路。除了基本赔光了多年的积蓄,家人也开始对郭玉富的行为变得不理解起来。

“当时的压力很大,家庭内部和外界都表示不理解。甚至都有人嘲笑我,一个农民还想搞什么科研?”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小麦 转化 行距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