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江苏:“如东模式”显示强大生命力


张玉华

水稻是如东县粮食的主导作物,水稻种植面积70万亩。长期以来,如东县农机部门以项目为载体,把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来抓,全面提升全县水稻机插秧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全县插秧机保有量由原来的510台提升到目前的2067台,机插面积从不足10万亩增加到45万亩,机插率从14%提高到64.3%,机种水平达到88%,机插秧服务组织和机插秧大户不断涌现,在江苏率先基本实现了水稻种植机械化。

为了精心组织实施好项目,如东县建立了项目实施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行政推动加技术保障,形成了项目实施的强大合力,各部门团结协作,深入示范点做好群众工作,与农户零距离接触,安排项目要求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户的理解和支持,也为全县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如东县共有12个水稻种植镇,在选择示范点时,选择当地领导重视的地方,尤其是村干部要高度重视。如新店镇孙桥村示范点、马塘镇三沿村示范点,村干部按照工作分工,责任到人,分片落实,帮助机手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并根据当地栽插的时间顺序,安排好农户的育秧时间、机插秧顺序等,出现诸如供水等矛盾及时协调解决,由于村干部的支持、参与,广大农户对机插秧放心,机手有作业面积,效益有保证,示范点的村机插面积不断扩大,2006-2007年,我们选择的10个示范点,到目前为止机插率全部超过70%。

技术培训方面,如东县把育秧技术送到每家每户,分三个层次进行培训,一是对各点所在村干部培训,一方面让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支持机插秧工作,另一方面,让他们掌握育秧技术;二是对购机户进行培训,让机手成为育秧技术培训员和宣传员,担任起周边农户的育秧指导工作。三是对广大农户进行培训,让农户能积极配合机插秧推广。

服务方面,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以县农机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服务网络,除县局配备专门技术人员和车辆外,还从各镇农机站抽调23名具有实践能力的辅导员,机插秧服务期间,成立指挥部,向机手承诺:“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镇,故障不过夜”,有力地保证了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

项目的实施推动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形成,加快了机插秧产业化的进程。至2008年,如东县已形成以机插秧为主体的农机服务队29个,农机合作组织10个,参与机插秧跨区作业的插秧机达70台,跨区面积5万亩。机插秧给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给机手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农民投资的热点。

在项目的带动下,如东县探索了一条适合如东机插秧推广的模式,即:以农户育秧为主,机手育秧为辅的新模式,几年来,这种推广模式彰显着强大的生命力,全县插秧机数量稳定增长,机插率稳步提高,省农机局领导多次称赞我们这种推广模式为“如东模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经济效益 产业化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