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加速推广机插秧 常州 无锡各有高招


范云兵

今年,江苏省常州市和无锡市水稻种植机化水平分别达到了88.7%和88.1%,在全省乃至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目前,两市分别安排市级财政资金1500万元和1414万元补贴插秧机,常州市插秧机保有量达到5376台,而无锡市高性能插秧机达到了3969台。在加速推广机插秧方面,两市都从资金、政策上全力支持,而在推进机插秧的细节工作上,又各有特色。

常州:创新配套技术  VS无锡:强化技能培训

 为确保水稻机插秧技术顺利推广,常州市坚持农机农艺结合,组织农技部门与农机部门在标准化育秧及机插秧田管等关键技术环节上重点攻关,共同研究育秧、植保以及大田管理等技术,有3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在育秧工艺上,探索出“三改”,即改水做秧田为旱做通气式秧田、改薄膜覆盖为无纺布覆盖秧苗、改种子播后施肥为播前营养土拌壮秧剂;在机插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机插水稻优质高产精确定量施肥、机插秧与稻鸭共作技术集成推广、机插水稻条纹叶枯病统防统治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常州特色的机插秧配套技术。

无锡市为使每个机手和农户正确掌握相关技术,各级农机部门通过现场演示、集中培训等方式,狠抓机械操作、维修保养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并通过实地操作、现场经验交流等形式,强化培训效果,为确保机插秧示范推广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同时,各地着力延伸培训内容,组织插秧机大户和服务组织负责人等进行机插秧产业化经营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机大户经济效益。今年上半年,全市共举办机插秧技术培训班60期,培训2522人次,为今年率先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常州:扶持服务组织  VS无锡:健全维修网络

常州市坚持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由分散经营向集中联合经营发展,由单一服务向机耕、机插、植保、机收“一条龙”服务拓展,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形成了武进伟成机插秧服务公司等一批较有影响的机插秧专业服务组织。目前,全市拥有2台以上插秧机的农机户有749个;建成机插秧服务面积千亩以上的农机服务组织66个。农机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不仅加快了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而且实现了农机服务向统一供种、育秧、机耕、机插、植保、机收等综合服务功能的拓展,为加快推进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

无锡围绕“推广一台、成功一台”的目标,各级农机部门成立了推广服务领导小组做到分区包干、责任到人。结合春耕备耕,订单式落实机育秧、机插秧面积,各地还按2%—5%的比例储备了“平安秧”,应对水稻机插期间突发情况。无锡市建立健全维修服务网络建设,全市先后建成二级维修网点51个、三级维修网点128个。夏忙期间,全市20多个维修服务队、200多名服务人员为插秧机手和农户提供“保姆式”服务,做到服务区域无盲点,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细致周到。在育插秧的各个阶段,市、县(区)两级农机部门还将机插秧技术资料印发给农户,提高机械化育插秧水平。

常州:开展高产竞赛  VS 无锡:区域性整体推进

在推广机插秧的方法上,常州和无锡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但在具体做法上,侧重点各有不同。

常州市重点开展了水稻创高产竞赛活动。2004年以来,全市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在全市建立百亩示范方、千亩示范片和万亩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方集聚优势科技力量、集成先进稻作技术、集中各类重点项目等“三集功能”,将示范方作为水稻机插秧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示范与推广的重要窗口,辐射带动面上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同时,通过多形式组织机插秧比赛,切实增强机手实际操作技能,提高机插质量。

无锡市则以建设机插秧重点镇、村和连片种植示范方为抓手,充分发挥机插秧技术应用示范户、示范镇村和示范县区的典型带动作用,扎实推进全市机插秧技术的稳步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镇、村为单位的区域性整体推进模式;积极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带动面上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秧田 施肥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