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纳入重大推广技术 财政补贴范围陈阜教授认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只是处于一个试点示范阶段,下一个阶段应该是示范推广阶段,第三个阶段应该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在第一个阶段,技术推广主要靠项目带动;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推广应用阶段,政府要下大力量,将保护性耕作作为一项公益性的环保技术,加大投入。最后一个阶段就不需要政府补贴了,农民已经普遍接受了,能够自觉自愿地加以采用。对于补贴问题,陈教授特意多花了一些时间来陈述他的观点。“目前,农机化司主抓两项工作,北方搞保护性耕作,南方搞水稻全程机械化。从前几年的情况来看,推广面积增长很快,但当这个推广面积达到一定数量时,增长的速度将会下降,推广起来会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经费有限。”他告诉记者,有些技术,政府是纳入财政补贴的,就是国家层面的补贴,比如良种补贴、化肥补贴等。由于有这样的补贴,技术的推广速度会比较快,也比较容易。而保护性耕作目前没有被纳入国家财政补贴,农业部每年拿出一笔钱,在一些县搞示范和推广。作为保护性耕作这样一项技术,不是农民所急需的技术,它的主要效益是环境保护方面的,应该主要由政府来买单。目前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而言,最为重要的是争取纳入重大推广技术财政补贴范围中,这也应该是一条必由之路,否则这项技术要推广起来是很难的。目前,有几项农业方面的重大技术已经纳入了,比如测土配方施肥。应该说,从技术的先进性和重要性来说,保护性耕作与测土配方施肥处于同一个层面。一旦纳入国家财政补贴的范围,将会保证资金的相对稳定。南方的发展势头比北方还猛采访中,陈阜教授给记者出了一道题:哪些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势头比较好?我们根据自己的谈了看法,以为会得到他的肯定,谁料陈教授摇摇头,认为“南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势头更猛”。据他介绍,这两年稻田的保护性耕作在南方部分省区开展得非常好,效果显著。举四川为例,四川省推行稻田保护性耕作的力度很大,回良玉副总理在视察过程中,曾给予高度评价,非常肯定。为此四川省列出财政专项,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此外,湖南、江苏、逝江等省的稻田保护性耕作也都搞得不错。“就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南方的发展势头比北方还要猛”。在南方的保护性耕作有两种典型模式,如湖南等双季稻地区,一年两季稻,冬天还能种一季冬季作物。采用机械撩穗收割、稻草旋耕和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晚稻技术,以及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晚稻技术,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增效和稻草全量还田特点,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根据马铃薯地下茎的膨大部分是在温、湿度适合的条件下,只要将植株茎部遮光就可结薯的原理,将种薯直接摆放在稻茬田的地面上,盖上稻草,马铃薯就能正常生长,而且绝大多数薯块就长在地表,拔开稻草就能收获;而且薯块圆整,色泽鲜嫩,表皮光滑,收获时带土少,破损率低,具有较好的商品性。四川是稻麦两熟地区,农民种一季中稻,再种一季冬季作物。其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是采用稻草覆盖还田免耕种植冬小麦,以及麦秸还田种稻技术。“从实施效果还看,都非常不错。南方的种植模式比较多,比较多样化,在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过程中,更有特点。”
保护性耕作 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访中,陈教授一个博士生正在做的一篇论文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该论文题为:稻田保护性耕作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就目前已经得出的结论来看,保护性耕作对于减少风蚀、水蚀具有明显的作用。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听起来倒是非常新鲜的一个观点。“对保护性耕作与温室气体排放关系的研究,我们是比较超前的,”陈教授开始为我们释疑解惑,“我们主要想研究一下,保护性耕作实施以后,除对农田的土壤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外,对整个农田大气环境究竟会有什么影响。长期秸秆覆盖或大量还田以后,对水田的二氧化碳的排放,甲烷的排放,氧化亚钠的排放,会产生什么影响。从我们所做的试验来看,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据陈教授介绍,接下来他们准备进一步研究保护性耕作所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在整个大气系统中贡献份额。在北方主要研究保护性耕作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南方主要研究甲烷的排放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温室 免耕 农学 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