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从远古走来的“五谷”



  目前能发现的栽培小麦大概时间是9600年前到9000年前,即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大约7000年到6000年前,传播到伊朗高原北部的二粒小麦与当地的粗山羊草杂交形成六倍体的普通小麦,这就是我们现在种植的小麦。小麦形成后,快速向四周传播,成为了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小麦传播到东亚地区后,速度突然降慢了,这条线在今天是划分东西方的分界,界限以西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天潮湿寒冷,界限以东是东亚季风区,雨热同期,这种气候差别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东亚季风区,大部分农作物是春播秋收,而小麦是冬播夏收。所以小麦在向东传播的过程中,有一段长时间的适应期,但最终,小麦还是来到了中国。
  甲骨文中的“来”和“麦”是同一个字,我国考古学家发现的最早的小麦在距今4500~4000年左右。而且考古出土的早期小麦分布在欧亚草原的大通道地带,即河西走廊地区,顺着河谷地带,进入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区域,这也为早期的东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旁证,不仅是小麦,绵羊、青铜冶炼技术,如同一个文化包裹由西亚通过欧亚草原传递到中国北方文化区。
  有趣的是,随着小麦的大规模种植,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惑着我们的祖先,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吃。因为中国古代的食用习惯是粒食,而整粒麦子无论是煮还是蒸,口感都很差,是下层人的食物。后来逐渐被磨成粉,做成的食物叫“饼”,蒸的叫“炊饼”,烤的叫“烧饼”,煮的叫“汤饼”,而且最早的饼叫“胡饼”,这就表示这种烹饪习惯是外来的。其次是我们缺少谷物加工的技术和工具,考古发现,现在的石磨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后来,古人终于找到了适合的烹饪方法,馒头的发现,就是洋为中用的典范。
  粟和黍
  ——中国古代文明的乳汁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黍离》
  我们今天称粟为谷子,黍为糜子,两者碾出来的米粒都很小,所以老百姓把他们统称为小米,也有的地区管糜子叫小米。在这里,我们把粟和黍看成两种小米,他们都是古代北方旱作农业的主要农作物,华夏文明就是依靠小米养育而成的。关于小米的起源地,有几种说法:一是西辽河流域,即今天内蒙古的赤峰地区。二是太行山东部。三是黄河中游。
  在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中发现了距今一万年的疑似炭化粟粒。在西安的西南方向,发现的鱼化寨遗址,它与距今约5000~7000年的半坡文化属于同一时期。在鱼化寨遗址中,科学家发现了三万六千多粒谷子(粟),一万三千多粒糜子(黍),而且在鱼化寨遗址的不同时期,小米的形状逐渐由细长向今天的圆球状进化。可见小米的驯化和旱作农业的形成与稻作农业的形成一样,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北方旱作农业的发展进程比南方稻作农业的发展进程要快。据科学家研究,南方的气候适宜,人们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取大量可供食用的食物,对农业的发展需求并不是很强烈。而北方地区季节性分明,冬春两季人们能从自然界中得到的食物就非常匮乏,就迫使北方人民必须尽快进入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中,以养活不断膨胀的人口。
  大豆
  ——植物中的肉类
  秋种亦已布,豆菽行漫漫。诚知藩寄忝,但愿农亩安。
  ——李壁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类作物,国内外学界一致公认大豆起源于中国,现今世界上各地的大豆都直接或间接从中国引进。但是最早的驯化大豆在识别上和其他谷物有所不同,很多植物在成熟后,基盘会自动脱离穗轴,人类对农作物的驯化过程,就是让基盘不会自动脱离穗轴,这么才能收获成果,这是判断栽培作物和野生作物最重要的证据。但大豆不一样,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区别在于豆荚是否爆裂。人工栽培大豆在成熟后,豆荚是不爆裂的。而目前国内植物考古发现的大部分都是豆粒,并不能证明为栽培大豆。
  科学家进一步发现,栽培大豆比野生大豆的油脂含量丰富很多,豆皮也薄脆很多。据此发现,距今8000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现了疑似栽培大豆。至迟距今4000年,栽培大豆于现代大豆的形态已经非常接近,但是有关栽培大豆的起源还需要更多的考古资料。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大豆 小米 稻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