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现下农村文艺为何难出经典



  反映农村生活的文艺作品曾经风行一时。以河南为例,《朝阳沟》、《李双双》、《倔公公犟媳妇》、《倒霉大叔的婚事》等在广大乡村传唱不衰。很多优美的唱段,成了人们茶余饭后娱乐的经典。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中,一点儿不输流行歌曲。
  然而近三十年来,反映农村变革的文艺作品为数众多,为农民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却不多。为什么现下的农村文艺难出经典之作?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问题挡住了去路。
  第一个问题是泛娱乐化,缺乏精神内核。一些农村题材的文艺作品,正沿着泛娱乐化的道路狂奔,没有内在的灵魂提振人们的精神。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资本的强力介入,逐利的本性显而易见。除了空洞,就是软广告——在嘻嘻哈哈的调笑之后,很难给人们留下什么思考的余地。
  第二个问题是没有全面关注农村,片面化盛行。一些农村题材的文艺作品,由于没有深入挖掘现下农村的故事,实际上对农民是一种“高级黑”。有一些为了博人眼球,甚至故意突出农民“丑”的一面,对农民淳朴的“真善美”避而不谈。其结果是给农民贴上了“丑陋”、“庸俗”的标签。
  第三个问题是脱离农村实际,华而不实。文艺作品要想叫农民喜欢,就得反映他们真实的生活。一些农村题材的文艺作品作者并不了解农村。为了吸引人,虽然从服装到道具极尽精彩华丽,却远离农民的日常生活,没有多少价值和意义。
  现下的农村题材作品要想有所突破,必须讲农民的故事,并且要用农民的话讲故事。可以说,农村文艺的经典之作,都是用时间和情感打磨出来的。创作者不但需要俯下身子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参与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还要与他们同喜同悲,拉近彼此的距离,如此才能深知他们所思所想,也才能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佳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0/hq_74241.html

无相关信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