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维
网络时代,由于消费者和事实真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读、误解和误信成为当前突出的食品安全风险之一。打击食品谣言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生产者、消费者多方共同努力,对制造、散布重大食品谣言的责任方进行重拳打击,来一场“硬碰硬”的法律层面的较量。
如果你经常刷朋友圈,那么这些信息你一定不陌生,“六翅肯德基怪鸡”、“康师傅地沟油”、“娃哈哈肉毒杆菌”……近期,这些食品谣言源源不断地成为近百家微信公众号热门推送内容,并在朋友圈中刷屏。面对流言的屡次侵袭,娃哈哈、康师傅、肯德基等食品企业,纷纷将涉嫌传谣微信号背后的运营公司告上法庭。被媒体称为近年来“网络食品谣言索赔第一案”。
网络时代,食品安全风险已经不仅仅只是食品本身的安全质量控制,由于消费者和事实真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读、误解和误信成为当前突出的食品安全风险之一。谁的朋友圈里没有几条“大家请注意,这些东西今后不能吃了”这样的信息呢?无论多么理智的人,无论信或不信,在进行食品选择时多少都会被这些信息所影响。去年年初,国家食药监总局在总结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时,专家搜集了12个食品安全的热点问题,最后经过解读,其中8个问题与食品安全无关,是谣言。有网友说,我也知道“六翅肯德基怪鸡”的事情是谣言,但是只要脑子中浮现“六翅膀怪鸡”的图案,我就浑身起鸡皮疙瘩,短期内是无法接受的。这正说明了谣言的危害性。一旦这些不实信息进入传播链条,被转载、被放大、被人们的大脑皮层、情感中枢所接受,伤害就已经发生了。多数时候,即使及时澄清谣言,也难以完全消弭影响,挽回损失。
其实,各种类型的食品谣言很多已经流传多时,企业虽然也进行过多种途径的危机公关和澄清,但是由于取证难、诉讼成本高等问题,采取法律行动的并不多见。此番大概也是忍无可忍之下,终于出手。而且,他们的索赔额度与损失相比,完全不成比例。例如,娃哈哈集团称,一则“娃哈哈肉毒杆菌”谣言使娃哈哈部分产品今年第一季度损失高达20亿元,但是其索赔金额只有100万元;此外,肯德基索赔金额450万元、农夫山泉索赔金额20万元、王老吉索赔600万元……事实上,这个时候,企业诉讼的最大目标往往已经不是那些索赔的金额,而是通过诉讼的方式向舆论、向公众进行澄清。
像娃哈哈、肯德基这样的食品巨头,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尚且面临如此多的制约,那些普通的农户在面对类似谣言时,力孤难支之情、维权无力之苦更是可想而知。近年来,从西瓜到草莓到香蕉到柑橘到猕猴桃……,一众水果几乎被谣言“虐”了个遍。与食品相比,水果等初级农产品,因为保鲜的需求,拥有的市场话语权更小;与企业相比,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弱。一个谣言就可以让农民辛苦一年的付出血本无归,据不完全统计,前段时间“草莓”风波让北京果农损失2600多万元;2013年一则槟榔谣言,使得短短两个月时间,海南槟榔产业鲜果和初加工品累计损失超30亿元……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事后,有关部门也积极通过媒体进行释疑澄清,但是对于已经造成的损失,农民却无法通过有效途径向责任方追索,基本上只能自认倒霉。
可以想见,此次娃哈哈等企业发起了网络食品谣言索赔第一案,必然会对那些靠传播谣言进行营销的运营公司产生震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压缩食品谣言的生存空间。但值得忧虑的是,对于普通农民而言,他们显然不具备如此能力,他们的利益又应当如何维护?之所以有些微信号造谣传谣,是因为有巨大的利益诱惑,如此,在趋利避害的形势下,他们自会找“软柿子”捏,如果不能从根源上斩断其传谣获利的根基,传言伤农的情况恐怕还会不断上演。
应当看到,目前我国食品产业体量巨大,安全管理水平正在提升,但相对薄弱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仍存在。从长远计,打击食品谣言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生产者、消费者多方共同努力。从眼前考虑,则必须要对制造、散布重大食品谣言的责任方进行重拳打击,不只是象征性地索赔,而是要罚到他们“不敢为,不想为”。这不仅要生产者主动起诉,同时政府相关监管部门要主动作为,尤其是涉及到农业产业的不实传言,更要发挥政府和相关组织的作用,以行业协会或者中介组织身份出面帮农民索赔,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很多时候,所有的呼吁、建议、希望,都不如来一场“硬碰硬”的法律层面的较量有效得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0/hq_74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