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灾后蔬菜等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应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有效发挥行政的引导作用,破解好灾后农产品生产、流通以及市场秩序问题。如此才能在大灾之后保供给、稳价格,给民生“兜底”。
6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的严重洪涝灾害,在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农业生产大受其害。据华创债券7月初一份统计显示,本次降雨覆盖的15个省市区的蔬菜种植面积大概为0.16亿公顷,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4.6%,其中受灾较严重的7省市区的占比在32%左右,接近全国的三分之一。洪灾导致鲜菜、瓜果等农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保证灾后群众生活必须品的供应向来都是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这时候,就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实施调控举措,多管齐下,打好“组合拳”,以保证蔬菜等农产品的市场供应。
首先,要积极组织调运货源,减少蔬菜等农产品价格稳定压力。由于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周期性,仅靠当地的生产自救一时供给不上,出现严重的供需失衡,极易引起较大的市场波动。这就需要首先在流通环节上下功夫,以解蔬菜等农产品供应的燃眉之急。尤其应充分调动大中型蔬菜供应商,包括大型连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的力量,积极联系外省蔬菜基地等组织货源,扩大采购范围,稳定价格。同时,还应鼓励农村经纪人等群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们大多对蔬菜市场行情比较了解,对产地和价格更加灵敏,能够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其次,应加强价格监管,稳定蔬菜等农产品市场秩序。当洪水已经退去,家园还在泥水中浸泡的时候,对于平常老百姓来说,能够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夹一筷子新鲜的蔬菜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这不单是基本生活的需求,也是抚慰心灵的一剂最好的汤药。然而大灾之后也往往是市场价格比较混乱的时候,一些不良菜商串通涨价,想趁灾牟利也未可知。因此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加强监测和检查就尤为必要。其间必需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避免中间商人为制造市场混乱和恐慌,保障蔬菜等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再次,要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从农产品供应端发力。蔬菜等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根本上还是要靠生产上的持续供应。这次洪涝灾害使得很多农民的菜园、果园被淹,猪圈、鸡舍也都损失惨重。因此要想方设法鼓励农民恢复生产,通过保险赔付、生产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农民渡过难关,引导农民抢播抢种,生产自救。同时相关部门还应深入市场和生产基地进行调查,掌握市场行情和供求信息,并通过多种方式将准确的市场信息及时发布给农民,避免农民盲目跟风,引导种植适销对路的蔬菜等。
第四,针对受灾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困难群体,应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保障困难群体的生活在灾后菜价上涨的情况下不受太大影响。
洪涝灾害过后农产品的有效供应,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涉及的不单是城市居民,还包括菜农、经纪人、中间商等群体,往往超出一地调控的范围,因此需要部门之间、地域之间、行业之间系统联动,多个方面协调有序发力,整合各种资源,及时响应需求变化。
应该明确的是,自然灾害对农业的破坏,导致蔬菜等农产品在供给上暂时短缺,价格阶段性上涨属于正常现象。加之本次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对于夏季北菜南运带来很大影响,贩运蔬菜的一些乡村经纪人需要克服诸多困难打通运输线,筹集货源的人工成本等也在增加,其对利润预期的增高,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在稳定农产品供应和价格的同时,也应考虑到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具体情况,统筹兼顾菜农、经纪人和市民的多重利益,不能过度反应,以免挫伤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积极性。
价格是最有效的市场调节器。灾害导致的菜价上涨,必然会引导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其中,从而使市场上的供应逐渐趋于平衡。因此,切记不能对价格一“抑”了事。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有效发挥行政的引导作用,破解好灾后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流通以及市场秩序的问题,才能在大灾之后保供给、稳价格,给民生“兜底”。
一场洪涝灾害,考验的是整个社会应急处置的能力。且这些年来极端气候气象事件明显有增强的趋势,由此引发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也不是一件新鲜事。显然不能每每出现极端事件就出台一种临时性的措施去抑制物价。如此则永远是在“打补丁”,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0/hq_73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