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巧借“一招一式”推动新村建设



  图为陈统龙(中左)和村干部、学童一起习练皇都南拳。
  ntent
  style="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padding-top:
  0px">
  编者按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和农村的多种功能,挖掘其文化教育价值。确实,农村作为联接人与自然的关键节点,不仅是传承文化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一座兼具生产价值、生态价值、生活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教化价值的宝库。在千百年来的日常劳作与生活场景里,乡村作为农村群众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素来以其固有的四时民俗、乡约族礼、技艺传承、本土文艺,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带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一代又一代乡民。
  这种乡村社区固有的教化价值,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被越来越多活跃在“三农”事业一线的村干部看重,他们因地制宜,发掘优秀村落文化,并且善加创新发展,用于治村兴村的实践,确保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既能充分吸收现代文明,又能最大限度传承光大固有乡土文化价值,面向未来培育新村民、建设新农村。
  浙江省天台县皇都村党支部书记陈统龙,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化价值,在全村营造出浓厚的“南拳”文化氛围,浸润群众身心,铸造美丽乡村的“全人”村民;湖南省通道县坎寨村村委会主任杨道常,欲用侗族民间工艺传承,打造村庄影响力,闯出坎寨新天地。他们都是善于发掘村落教化资源,重视村庄发展与村民致富、兼顾传承技艺与繁荣文化、心系农业劳动与农家生活的村干部典型。他们的经验与做法,堪为其他村庄的村干部学习、借鉴。
  徐平张主俐张丽利文/图
  “嗨——哈——”“哈——嗨——”5月1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白鹤镇皇都村陈氏祠堂内,传出阵阵稚嫩却嘹亮的呐喊,原来是20多名儿童正在习练该村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皇都南拳”。
  “皇都传承了南拳,南拳改变了皇都。”皇都村党支部书记陈统龙意味深长地说,“通过对‘皇都南拳’的挖掘和传承,我们不断发展和改变着皇都村。”
  找准一个聚民心的支点
  进入皇都村,美丽新农村的气息扑面而来,赏心悦目的村容村貌给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留下别样深刻的感受。
  2014年,中央党的群众路线督导组成员来到皇都村调研后由衷赞叹:“没想到这里的农村这么整洁,这里的文化气息这么浓厚!”
  说起村里最近这几年的变化,陈统龙忍不住笑眯了眼。
  2005年,陈统龙当选为皇都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皇都村还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人心涣散,建设落后。陈统龙急于改变现状,但要把全村1500多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一时又感到有劲使不上的无奈。
  “喊破嗓子,不如找准一个着力点。”在陈统龙看来,要让村民们跟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首先要把民心凝聚起来。
  元末,为抗击元军,皇都村陈氏先人陈庚将学得的南拳融入天台民间拳术,传授给村民,形成别具风格的“皇都南拳”,并世代相传。兴盛时,皇都村曾经“家家习武、人人会武”。然而时移世易,到陈统龙上任之初,“皇都南拳”已日渐式微。能不能以振兴“皇都南拳”作为支点撬动、引发村民建设家乡的热情?陈统龙觉得这一步值得尝试。
  当时,皇都村是个集体经济薄弱村。陈统龙便发动其他村干部一起带头出资,购置拳术器械、表演服装,组织表演队,同时发动老拳师恢复、整理“皇都南拳”。这一招,很快就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
  2007年12月,在浙江省台州市基层文化俱乐部优秀健身团队展示中,“皇都南拳”一鸣惊人,摘获桂冠。随后,在省、市、县的各级盛会上都能见到“皇都南拳”的招式。陈统龙通过振兴“皇都南拳”振奋村民精神初见成效。2009年,“皇都南拳”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皇都村又一次沸腾了。
  走活一步大发展的活棋
  心齐,事情就好办。“皇都南拳”兴起后,陈统龙认为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还得巧借那“一招一式”。
  随后,陈统龙趁热打铁,打好文化牌,掀起一场新农村建设热潮。他不仅自己带头捐资,而且巧借各级文化部门和在外乡贤之力,广筹资金。
  村里先从村庄整治入手,对村内大小道路全部进行硬化,并铺设排污管道3000多米,清理灌溉沟渠2500米,新建公厕4座,安装路灯80盏,沿村广种桂花、樟树。很快,古村落焕发出新生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新农村建设 清理 载体 海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