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今秋,陕北160万亩红枣绝收之痛



对于基本上靠天吃饭的红枣种植业来说,最怕的自然灾害就是阴雨,花期多雨坐果少,着色期多雨裂果多,成熟期多雨烂枣多。为了将自然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传统的产枣区都积极进行红枣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比如制作红枣饮料、红枣营养品、红枣食品等,但由于产、加、销的关联程度低,生产、加工、销售者各自为政,企业和枣农之间只是买卖关系,没有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市场风险基本上都由枣农承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枣农的积极性。所以,枣农们仍然以传统的成熟期采摘销售为主,而不是采取鲜枣销售、半成熟期销售、成熟期销售等多层次销售方式。这就导致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就会面临绝收的风险,没有什么防御能力。
红枣之灾带来的思考
清涧县、佳县、吴堡县是榆林三个最大的红枣种植县,红枣产业收入占到了县财政的一半以上,像今年这样的灾害给三个县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清涧全县红枣面积有48万亩,每年的产值近2亿元,全县上下对红枣都特别重视。对今年的灾害,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反思,一是政府还需要加强引导,推广一些比较先进的方法,避免损失。比如今年我们高柳树村一位村民采用了早摘和覆盖的方法,在大多数枣农绝收的情况下,还收入了3万多元;第二,要加强科研力量,尽量避免阴雨带来的损失。去年我们采用了GHEM菌基技术防止裂果,在预防短期阴雨天气方面有效果,但今年看来对长期的阴雨天气效果不是很大;另外,要多做工作,打破枣农传统的寒露后统一“开杆”采摘思想,先成熟先采摘,成熟一批采摘一批,这样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痛定思痛,主管科技的清涧县副县长邢维勤给今年的灾害和明年的预防开出了一串药方。
反思不仅进行在县里,清涧县老舍古乡乡长韩世权专门针对今年这样的雨季,在霍家下山村搞了300亩的示范园,全部采取矮化密植的方法,以行距3米、株距1.5米进行栽植,打破传统靠天吃饭的粗放经营模式,以小块起步,干旱可灌溉,阴雨可覆盖,不仅保证产量,而且还要高产,将天气因素的干扰降到最低。
“这次卖鲜脆枣的可沾了光了。”在枣区走访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感叹。从9月中旬起,有些县区的枣农们就提前采摘,将那些半青半红的枣子摘下来,拉到外地去卖鲜枣,这些枣农在这次灾害中就避免了一部分损失。面对这次严重的灾害,当地的林业专家建议,要进一步加大红枣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早熟、中早熟鲜食品种和适宜加工品种的嫁接改造力度,增加品种份额,克服像今年这样的特殊天气对红枣品种相对单一带来的损失。值得注意的是,在外省大规模开展红枣鲜食市场和发展旅游观光、采摘节等营销策略时,陕北的枣农却还根本没有这种意识,他们始终认为在红枣没有完全熟透的时候大规模的采摘是在糟蹋枣。
虽然这次的连阴雨得到了预报,但显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前性上还做得不够。比如9月26日的阴雨,25日上午才作出预报;10月7日清晨的霜冻、10月6日下午才进行发布。榆林市气象台的技术人员说,由于技术原因,对于三天以内的气象预报,准确率只能达到70%左右,所以为求准确,大多数情况预报的是次日天气。这些信息是以文件的形式首先发往市级机关,通过市级机关再发往各县区,中间环节太多,事实上没有起到提前预警作用;另外,重要气象信息和重要天气报告传播的覆盖面不广,大多数信息只是传递到了政府部门,而真正需要天气信息的农民们反而不能够及时得到这些信息。比如在这次的连阴雨灾害中,一些枣农就说他们事先根本没有得到相关的天气信息,只是在事后才听说这次连阴雨的通知早就传到了县级政府,所以很多农民们希望,气象部门在发布天气信息的时候,不要只是政府对政府,而能够多些电视、广播、报纸等公共渠道,尽量做到广而告之,家喻户晓。
“不管怎么说,今年的灾害已经形成,但我们不希望以后再遭遇这样的灾害,或者说,至少不能再遭遇这样严重的灾害,所以我们今天的反思是必要的,并且一定是有意义的。”11月22日,林业局长出身的清涧县副县长邢维勤在谈到所有善后工作和来年部署的意义时,言辞恳切,一语中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红枣 枣树 品种 成熟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