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巴合提汗和雀尔沟村


巴合提汗和乡亲一起研究畜牧业生产的前景

巴合提汗每天都要到牛棚里转几趟

饲料里面学问可不少

“有困难就找巴合提汗”,这是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雀尔沟镇雀尔沟村牧民中流传的一句话。

“巴合提汗,一个普普通通的牧民党员。他踏实劳作,依靠自己的勤劳双手成为全村群众的楷模。”雀尔沟村支部书记索坦说。

“他致富不忘乡亲,将带动牧民致富作为自己的责任,成为全村牧民的致富引路人。”村民库勒拜说。

“他正直大方、扶贫济困、富有同情心,受到了全村群众的爱戴,被牧民称之为贴心人,关心下一代的倡导人。”同发饲草料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热西提说。

勤劳致富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1984年,年仅16岁的巴合提汗因家庭困难被迫停学,从此开始了传统的牧民生活。为了能养好畜,多卖钱,他借助镇上开展的科技之冬,开始学习牛羊育肥知识,谋划育肥致富的思路。短短几年间,他通过科学养殖,勤劳养畜,从仅有的20只羊、2头牛的规模,发展成了拥有200只羊、20头牛规模的全村养殖大户。但是他清楚地认识到,仅靠单一的畜牧业是无法实现致富的,因此他潜心钻研市场,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购买了一辆货车,贩卖牛、羊,羊毛、羊绒、羊皮等畜产品。一年四季从来不闲着,什么挣钱就干什么。

“富起来的巴合提汗没有忘记乡里乡亲,除平时指导村民养殖牲畜外,还带动本村无业青年闯市场,积极向他们传授自己闯市场的经验。现在全村跟着巴合提汗经商及从事其它产业的年轻人有20多个。”村民阿里哈提说。“1999镇政府将西沟村的养殖大户和经纪人组织起来,在雀尔沟镇建立了经济人协会,并由巴合提汗担任会长。年巴合提汗与协会成员在县城境内花10万元购买了一套带圈的100平方米的院落,冬季宰马、熏马肉,逐步占领了全县马肉市场,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然而,受传统模式和陈旧观念影响,传统的草原畜牧业已不能适应当前发展需要,牧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镇党委、政府多次安排他参加各类培训,启发思想,开拓思路,县畜牧局组织赴青海、甘肃等畜牧业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使他学到很多先进经验,2012年,在镇党委通过长期探讨,认为建立草畜联营模式更有助于发展,于是,鼓励他在原来协会基础上,成立了巴合提汗牛羊草畜联营合作社,按照“群众自愿、自负盈亏、形式多样、草畜平衡”的原则,以“三权”(牧区草场管护使用权、牲畜生产使用权、设施使用权)作为资本入股。合作社实行“四统一”的运营模式,并按资实行年度固定分红。目前,合作社共有牧民13户、社员58人;共入社牛269头,羊1669只,草场8073亩。入社会员人均增收2000多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畜 牲畜 养殖大户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