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马铃薯种植技术

无公害马铃薯的生育特点


(一)发芽期

  指从块茎萌发到出苗这段时期。北方一作区约30天左右,经历芽条生长、根系形成、幼苗出土几个过程。这个时期以根系形成和芽条生长为中心。管理措施是把种薯中的养分、水分及内源激素调动起来,促进早发芽,多发根,快出芽,出壮苗。

  (二)幼苗期

  从出苗到孕穗这段时期。先后经历幼苗出土、根系发育、主茎孕育花蕾、匍匐茎伸长及顶端膨大、块茎具雏形几个过程。此期以根系发育和茎叶生长为中心,所以这时期生长的好坏是决定光合面积大小、根系吸收能力和块茎形成多少的基础。因此,栽培上应以壮苗促果为中心,尽快促进地上茎的快速生长,使其尽快达到最大叶面积,促进更多匍匐茎形成和根系向纵深发展。同时又要防止茎叶徒长,保证发根、壮棵和茎叶的健壮生长。

  (三)块茎形成期

  指从孕穗到开花初,约30天左右,先后经历地上茎顶端封顶叶展开,第一花序开始开花,全株匍匐茎顶端均开始膨大,直到最大块茎直径达3~4厘米,地上部茎叶干物重和块茎干物重平衡为止的几个过程。此期的生长中心由原来的地上部转入地下部块茎形成并进阶段,是决定单株结薯数的关健时期,这~时期对养分的需要骤然增多,注意水肥供应。温度对块茎形成有很大影响,16~18℃最有利于块茎的形成和增长,这一时期应以水肥促进茎叶生长,迅速建成同化体系,同时中耕培土,为块茎膨大创造条件。

  (四)块茎增长期

  指从盛花到茎叶衰老,大约20~30天,此期叶面积已达最大值,茎叶生长逐渐缓慢并停止,地上部制造的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块茎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长,是决定块茎体积大小的关键时期。此期块茎增长的最适宜温度为15~20℃。这一时期是需水肥最多的时期,约占全生育期的50%以上,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

  (五)淀粉积累期

  从茎叶衰老到茎叶枯萎。该期生长特点是地上部向块茎转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灰分,块茎日增重达最大值,淀粉的积累一直延续到茎叶全部枯死之前。主攻任务是尽量保持根茎叶减缓衰亡,加速同化物向块茎中转运和积累,使块茎充分成熟。

  无公害马铃薯的其他田间管理措施

  (一)出苗前的管理

  这期间气温逐渐上升,春风大,土壤水分蒸发快,并容易板结,田间杂草大量滋生,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东北垄作区,由于播种时覆土厚,土温升高较慢,在幼苗尚未出土时进行苗前耢地,以减薄覆土,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促使出苗迅速整齐,兼有除草作用。在西北、内蒙等地也有“闲除”习惯,作用与上相同。应掌握适时,切勿碰断芽尖。在出苗前,如土壤异常干旱,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苗前灌水。

  (二)查田补苗

  当幼苗基本出齐后,即应进行查田补苗。补苗的方法是在缺苗附近垄上找出一穴多茎的植株,将其中个别茎苗带土移栽。干旱时应浇水移栽。

  (三)中耕除草和培土

  中耕松土,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齐苗后及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厘米,并结合除草,有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第二次中耕距第一次10~15天,宜稍浅。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宜较第二次更浅。后两次中耕结合培土进行,第一次培土宜浅,第二次稍厚,总厚度不超过10厘米,以增厚结薯层,避免薯块外露而降低品质。

  无公害马铃薯的水分管理

  (一)马铃薯需水规律

  马铃薯是需水较多的作物,但不同阶段需水量不一样。幼苗期,苗小,气温低,需水少,约占全生育期的10%~15%,一般不需灌水。块茎形成期是地上部旺盛生长阶段,气温也逐渐升高,需水量加大,这一阶段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25%以上。块茎增长期,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发育均加快,对水分的需要增加,该期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50%以上,是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应注意水分的及时供应。至淀粉积累期则不需要过多的水分,水分过多往往造成薯块腐烂和种薯不耐贮藏,该期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10%左右。综上分析可知,块茎增长期需水最多,但幼苗期缺水对于产量也有很大影响,广大北方干旱地区,生育期间降雨量往往不能满足马铃薯对水分的要求,所以对马铃薯要及时进行灌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铃薯 淀粉 积累 施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