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马铃薯种植技术

马铃薯青枯病防治


青枯病又叫褐腐病,由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引起,在温暖潮湿、雨水充沛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生严重,在温带地区也普遍发生,寒冷地区则很少发生。可由种薯、土壤、感病植物(包括杂草)及土杂肥等传播。切块催芽及赤霉素处理等环节也有利于病菌的传播。重茬栽培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1、症状

  青枯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由于病菌的侵害破坏了维管束的运输作用,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受到阻碍,导致植株萎蔫,可发生在植株生长的任何阶段。典型症状是叶片、分枝或整个植株呈急性凋萎,病株叶片一般不脱落。发病植株茎秆基部维管束变黄或黄褐色,若将病茎切下一段,垂直浸泡于玻璃杯内的蒸馏水中,静置数分钟,可以看到从茎秆的切面处流出粘稠菌液。感病块茎的芽眼变为浅褐色或褐色,重者呈环状腐烂,切开后从切口处流出菌脓。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无病种薯。种薯带菌是该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最好用脱毒小薯作种薯,尽量不从青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区调用种薯。

  ②实行轮作。在青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应与小麦、玉米、大豆、甘薯等实行3a(年)以上的轮作,不宜与茄科作物和生姜等轮作。

  ③切刀消毒。当切到带病块茎时,应将带病块茎煮熟废弃,并用75%的酒精擦洗切刀,或用火烤。④适时播种。春薯应适时早播,秋薯则应适时晚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轮作 传播 温带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