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丝菌核叶腐病又称小白菜叶片腐烂病,全国分布广泛,除为害白菜外,还可侵染水稻、花生、芋、茭白、大豆等。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片初呈沸水烫状湿腐型病斑,早露未干时病部呈灰绿色。干燥时病部转呈灰白色,严重时全叶腐烂,仅残留主脉,并延及叶柄和茎部腐烂。在患部可见蛛丝状菌丝体和由菌丝体纠结而成的白色绒球状菌丝团(幼嫩菌核)和萝卜籽粒状物(老熟菌核)。蛛丝状物、白色绒球状物和萝卜籽粒状物皆为本病不同阶段表现的病征。也是别于小白菜细菌软腐病症状。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ti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初生菌丝无色,直径4.98-8.71μm,分枝呈直角或近直角,分枝处多缢缩,并具1隔膜,新分枝菌丝逐渐变为褐色,变粗短后纠结成菌核。菌核初白色,后变为淡褐或深褐色,大小 0.5-5mm。菌丝生长最低温度4℃,最高32-33℃,最适23℃,34℃停止生长,菌核形成适温23-28℃。
发病特点 病菌主要以菌核遗落在土中越冬,并成为本病初侵染来源,萌发抽生菌丝进行初侵染致病。发病后病部上的菌丝借接触或攀缠作用向邻近植株蔓延,再次侵染,使病害得以扩展。由于病菌发育适温为28-32℃,菌核在高温(27-30℃)及湿度充足条件下极易萌发,故风雨频繁特别是台风雨多的季节和湿闷的天气最有利于本病发生。前作稻纹枯病发生严重的田块,或用病稻秆作覆盖物,或偏施氮肥,都易诱发病害。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在华南地区, “北海夏白菜”、“福建黄叶”和“坡头黑叶”表现较抗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2)注意选地,勿在前作稻纹枯病或大豆纹枯病严重的田块种植。
(3)加强田间管理。
①勿用纹枯病稻秆作覆盖物,如需覆盖,应选用黑遮光网,以减少菌源。
②加强肥水管理。注意勿偏施氮肥和过度浇水,提倡适时追肥和喷施叶面营养剂,促进植株早生快发,壮而不过旺,缩短生长周期,提早收获。
③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结合深翻整地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来年菌源。
(4)药剂防治。
加强检查,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并喷施5%井冈霉素水剂500-700倍液,或28%多井悬浮剂800倍液,或20%氟纹胺(望佳多)可湿粉600-800倍液,2-3次,隔7-10天1次。
常用药剂 井冈霉素、多井、氟纹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z/shucai/12/2012-05-25/62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