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茄子种植技术

茄二十八星瓢虫的识别与防治


    茄二十八星瓢虫属鞘翅目瓢甲科,别名酸浆瓢虫,俗称“花大姐”,寄主作物有茄子、番茄、青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及黄瓜等葫芦科蔬菜,此外还可为害豆类、酸浆、白菜等作物,其中以茄子受害较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发生量较大,为害严重。

    1 田间识别

    1.1 为害特点

    以成虫和幼虫为害作物。初孵幼虫群居于叶背啃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许多平行半透明的细凹纹,稍大后幼虫逐渐分散。成虫和幼虫均可将叶片吃成穿孔,严重时叶片只剩粗大的叶脉,受害叶片干枯、变褐,全株死亡。此外,还可为害嫩茎、花瓣、萼片、果实等。被害植株不仅产量下降,而且果实品质差,茄果、瓜条被啃食处常常破裂,组织变僵、粗糙,有苦味,不能食用。

    1.2 形态特征

    成虫半球形呈瓢状,黄褐色或红褐色。前胸背板上有6个黑点,中间的2个常连成一个横斑。鞘翅黄褐色,2鞘翅各有14个黑斑,基部3个,其后方4个黑斑几乎在一条直线上。2翅合缝处黑斑不相连。翅背布满微细的短毛,光泽度较弱。卵炮弹形,初产淡黄色,后变黄褐色,卵块中的卵位排列较密集。初龄幼虫淡黄色,后变白,纺锤形,背面隆起,体背各节生有整齐的枝刺,枝刺为白色,基部有黑褐色环纹。蛹淡黄色,椭圆形,尾端包着末龄幼虫的蜕皮,背面有淡黑色斑纹。

    马铃薯瓢虫别名二十八星瓢虫,与茄二十八星瓢虫形态特征与寄主作物非常相似,2鞘翅也各有14个黑色斑,但鞘翅基部3个黑斑后面的4个斑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是二者显著区别。马铃薯瓢虫成虫略大,前胸背板中央有一个较大的剑状纹,两侧各有2个黑色小斑(有时合并成1个),2鞘翅合缝处有1~2对黑斑相连。卵块中卵粒排列较松散。

    1.3 生活习性

    在长江流域年发生3~5代,以成虫在土块下、树皮缝或杂草间越冬。以散居为主,偶有群集现象。第二年成虫出蛰后,先在茄科杂草上取食,陆续迁至茄科蔬菜上为害,以茄子受害最严重。越冬代成虫产卵期长,故世代重叠现象明显。成虫具假死性,有一定趋光性,畏强光。卵多产在叶背,常15~40粒直立成块,也有少量产在茎、嫩梢上。幼虫的扩散能力较弱,同一卵块孵出的幼虫,一般在本株及周围相连的植株上为害。幼虫比成虫更畏强光,成、幼虫均有自相残杀及取食卵的习性,幼虫共4龄,多数老熟幼虫在植株中、下部及叶背上化蛹。该虫第2,3,4代为主害代,此期正值夏季茄科蔬菜的生长盛期;8月底9月初,茄科作物陆续收获、翻耕,幼虫和蛹死亡率较高,幼、成虫向野生寄主及豆类、秋黄瓜上转移,10月上中旬开始成虫又飞向越冬场所。发生适温22~28℃,相对湿度76%~84%。

    2 防治方法

    2.1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具有假死性,用器皿承接并扣打植株使之坠落收集消灭,中午时间效果较好;根据产卵集中,卵块颜色鲜艳,容易发现的特点,结合农事活动,人工摘除卵块。

    2.2 农业防治

    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深埋或烧毁残株,并进行耕地,可消灭卵、幼虫和藏于缝隙中的成虫。

    2.3 化学防治

    关键应抓好对幼虫分散前进行防治,即在幼虫孵化盛期或低龄幼虫为害期用药。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2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进行全面周到喷雾,特别要注意喷到叶背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瓢虫 茄科 蔬菜 马铃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