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水果种植技术 > 枣树种植技术

壶瓶枣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经2002年、2003年两年在晋中市太谷小白乡枣区的调查研究,初步发现了壶瓶枣的高产栽培技术,下面简单介绍如下: 

    1.1加强土壤管理 

    加强土壤管理的目的在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创造适宜枣树根系生长的环境条件,促进根系健壮生长,较好的做法是深翻改土。冬季应在枣树1.5米的树穴内培土,以增加抗旱保肥能力。土壤解冻后在枣树周围2米范围内进行深翻,改变土壤通气状况,掌握“春翻易浅,秋翻易深”的原则。贫瘠土壤,可采取深翻撩壕压肥客土的作法,加深耕作层。改土埋撩壕宽100厘米,每公顷压有机肥37500公斤,以充分发挥肥水在枣树增产中的基肥效能。 

    1.2科学施肥灌水 

    秋末封冻前施足基肥,春季发芽前施足追肥。第1次在2月至3月初,每株枣树施尿素1.0kg,或硫铵2.0kg,或者碳酸铵3.0kg,人类尿25.0kg,兑水浇施;第2次在开花前即4月下旬至5月中旬,每株追施尿素0.5kg、硫铵1kg、磷肥2.5kg;第3次在座果期即6月至7月施尿素1.0kg/株,碳酸铵或磷肥各施1.5kg/株,过磷酸钙2.0kg/株,钾肥0.5kg/株,草木灰5.0kg/株。采用放射沟施入,还可用0.2%尿素,0.4%磷酸二氢钾溶液作根外追肥,连续喷2~3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分别在花前期、座果期、果实膨大期每隔15d灌水1次,连续3~5次。最后灌足冬水。 

    1.3加强树体管理 

    枣树若放任生长,树冠多呈乱头形,枝条紊乱,主侧枝偏多,通风透光不良,内膛座果稀少,结果部位只集中于树冠外围,产量很低,因此,要加强枣树树体的综合管理,以提高果实产量。整形修剪是枣树科学栽培管理中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措施,它能改善光照条件,使树冠形成丰产形的结构。结果树修剪要注意:拉红条,留灰条,取黑条。修剪重点是干枝,病虫枝,重叠枝,纤弱的下垂枝。控制徒长枝,更新衰老枝。要因树定枝,因枝修剪,科学安排,合理整形,逐步改善光照条件。夏剪采用摘心、疏枝、除萌蘖,调整枝位,做到早打尖,多打尖,调节营养分配。枣树修剪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前3年要掌握以重剪为主,促控结合,多缩枝,使其尽快形成结果树冠,在结果的同时积极培养丰产树形。根据不同品种特点,结合修剪使之形成各种丰产树形结构。丰产树形结构有下列类型:(1)低矮单轴形:树高1.0~1.5m,由枣头单轴延伸生长而成。树干上下均匀着生10~15个2次枝,螺旋状排列。每个2次枝留5~7节,树冠呈长形纺锥形,此树形适合于密植丰产栽培。(2)圆柱形:干高50cm左右,树高1.5~2.0m,在中心领导干上直接配置6~7个结果枝组,螺旋状均匀排列,每个结果枝组留5~10个2次枝,树冠直径1.5~2.0m,呈圆柱形,适合于密植丰产栽培。(3)主干疏层形:干高70cm,具有明显的主干,主枝稀疏,分层排列,全树共6~7个主枝,上下层主枝错开排列,每层主枝置配侧枝2~3个,该树形为枣树的主要丰产树形。(4)自然开心形:干高70cm,树高3m左右,无中心领导干,由树干顶端着生3个向外侧方斜伸的主枝。每主枝配着生4~5个侧枝,每侧枝为1个结果枝组。一般留2次枝8~10个。树冠内空间大,有利于通风透光,适合于晋枣等树形直立不易开张的品种丰产栽培。 

    1.4加强花期管理,保花保果 

    枣树开花多、花期长,养分消耗量大,座果率低,且在生长期间落花落果现象严重。一般枣树座果率仅占全部花量的2%~3%左右,这也是限制枣树产量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获得高产,关键在于保花保果,提高座果率。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4.1花前追肥在4月末5月初追肥尿素1.2kg/株。缺磷钾的枣园,可加施过磷酸钙2.0kg/株,氯化钾1.0kg/株,草木灰5.0kg/株。初花期和结果期可在树冠上部喷施0.3%全氮和4g/L全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盛花期喷10mg/L赤霉素和2g/L硫酸锌溶液。每隔10d喷雾一次20mg/L赤霉素和2~3g/L硼的混合液,连续两次花前追肥,可显著提高座果率,增产10%~20%。 

    1.4.2疏剪密集枝春季发芽时进行第1次修剪,盛花期和末花期进行1次夏剪,抹除树干及内膛骨干枝上抽发的无用嫩芽及其它消耗树体营养的枝条。 

    1.4.3枣树开甲(环割)枣树开甲可以起到调节树体营养的作用。对生长旺盛的枣树,通过开甲,切断韧皮部,使叶片制造的营养物质集中供应开花座果所需的营养。对树龄在12~15年的盛果树,开花盛期,在主干离地面15cm处进行环割,宽度为4~6cm,深达木质部,但不伤木质部,剥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伤口即可。枣树主干环割是枣树增产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它可使座果率提高30%,增产30%。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枣树 树冠 尿素 主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