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水果种植技术 > 梨树种植技术

梨黄粉虫综合防治技术


套袋是提高梨果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但随着套袋面积的扩大,入袋黄粉虫的为害也随之增大,且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黄粉虫已成为当前梨树生产重点防治的害虫之一。 

  一、发生规律 

  黄粉虫1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果台、树皮裂缝内、老翘皮下越冬,春季梨树开花时,开始孵化幼虫吸取树液。此虫在河北中南部梨区,套袋梨园6月下旬至7月初开始入袋,8月为害最重。入袋后先在果肩部(入袋处)吸食梨果,进而移动到梨萼处群集为害。使梨果变黑腐烂,黄粉虫喜阴怕光多在背阴处从内膛开始危害,逐步发展到中上部,严重时遍布全树。

   二、黄粉虫发生严重的原因 

  1、套袋原因。

  套袋是绿色果品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但黄粉虫有忌光钻袋习性,套袋后为其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繁殖条件,加之入袋后药剂难以触及,更难做到虫卵兼治,从而导致为害猖獗。 

  2、套袋技术与质量 

  许多果农用自制双层报纸袋,偏厚,扎口时不易捏紧。另外扎口铁丝普遍偏短、硬,用易拉罐环的又偏宽,不易与袋口紧密扎合。有的袋型偏小纸薄,易撑破或被风雨损坏,给黄粉虫钻袋提供了有利条件。 

  3、生态原因。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控制梨食心虫等钻心害虫,果园大量使用有机磷、菊酯类等高效、广谱性杀虫剂。七星瓢虫、草蛉、蜘蛛等天敌大量被杀。再加上清耕作业,没有给天敌留下一个"缓冲地带",导致果园自然调控能力十分差,害虫种群在经过70--80年代的"三大"钻心虫,20世纪80--90年代的梨椿象后,演变到现在的梨木虱、黄粉虫。而黄粉虫除个体小、繁殖快外,栖息地点又较隐蔽,给化学防治带来许多困难。 

  4、管理原因。

  黄粉虫刚发生时,很多果农不知原因,后来用药位置又有错误(喷药的靶目标小叶子),对落果也缺乏及时妥善的处理,直接造成以后黄粉虫的发生与蔓延。另外,有些果农在梨萌芽前没有喷石硫合剂,使黄粉虫的虫口基数大增,从而增加了生长期的防治难度。 

  5、其他原因。

  树龄问题,老树的虫情明显重于小树;承包期限,只差2--3年到期的果园基本上没有什么防治投入,粗放经营,造成病虫严重。 

  三、防治方法 

  实践证明,加大农业防治措施和天敌的作用,结合重点物候期进行药剂防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具体措施如下: 

  1、刮树皮。

  果树落叶后至发芽前认真刮除老粗皮和清除树体上残留物,清洁树干裂缝,以消灭越冬虫卵。黄粉虫无翅,适移范围窄,故刮树皮效果明显。以历年落袋多的树为重点防治对象,通过细致刮掉树干老皮、翘皮,不仅可以大量消灭越冬卵,还可减少生长季节黄粉虫的栖息地点。此法结合清园一并进行,要彻底清除园内烂果及碎纸袋,集中烧毁或深埋,对防治梨木虱和黑星病同样效果明显。 

  2、人工防治 

  应遵循"三光"、"两剪"、"一刷"的原则。"三光":将落叶及时扫光,树干上的粗皮刮光,贮果场附近的杂草烧光;"两剪":剪除秋梢,剪除干枯梢;"一刷":秋冬树干刷白。 3、检疫防治。若从疫区调苗或接穗,应用波美1--2度石硫合剂,浸泡1分钟,以杀死虫卵。 

  4、生态措施。

  逐渐变清耕果园为生草果园,改变干燥、高温的小气候,并可以招引接纳天敌(麦收后最为明显)。适用品种如豆料的"白三叶"和紫花苜蓿,在果园内透光地面,条播行距30cm,播深2cm,每公顷播量22.5--30kg或种植在梨园周围,构成缓冲带。最好于麦收前播种。生长期注意除草。始花期收割第1茬,以后35--40天收割1次,全部覆于树下,冬前最后1次收割应留有20--30天生长期,以利越冬和翌年返青。 

  5、天敌防治。

  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6、药剂防治 

  梨树萌动前喷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1次,可大量杀死黄粉虫越冬卵。注意梨树对硫极其敏感,发芽后以不喷为好,5月中下旬即使是0.2波美度石硫合剂也可以造成药害。 

  4月下旬到5月上旬,此期为梨树落花后,黄粉虫陆续出蜇转枝,但此时也正是大量天敌上树定居之时。所以此遍用药需填重:如果虫情不重,可于套袋前再打,如前两项措施不利,有大发生趋势,可以打阿维菌素一类绿色农药以减少对天敌的杀伤和对幼果的刺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黄粉虫 树干 生长期 果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