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水果种植技术 > 火龙果种植技术

火龙果及其盆栽技术


火龙果,又称红龙果,属仙人掌科,原产于中美洲热带、亚热带沙漠地区。火龙果的营养价值很高,据测定,100g果肉中,含水分83.75g、灰分0.34g、粗脂肪0.17g、粗蛋白质0.62g、粗纤维1.21g、维生素C5.22g、果糖2.83g、葡萄糖7.83g、钙6.3~8.8mg、磷30.2~36.1mg、铁0.55~0.65mg和大量花青素(红肉果最丰)、水溶性膳食蛋白、植物蛋白等。火龙果具有解毒、滋润肠胃、清血、降血压、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及便秘、贫血、口角炎、感冒等功效。同时还有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作用。

近年来火龙果落户中国大陆,它既可观花又能收果,不仅可在露地、保护地进行生产性栽培,也可以在阳台、屋顶进行盆栽,极具发展前途。

1特征特性

从植物形态和生理上观察,其有别于传统果树、花卉、蔬菜,是三者的结合体。叶片已基本退化,腋芽也演化为刺座。茎绿色,三棱柱形,承担光合作用功能,除非埋于地下、长期隐蔽或者适应抗逆需要,植株体一般不大量木质化。棱角尖锐程度、刺座间距、刺的多寡、茎干扭曲程度依品种与营养状况而不同。茎内部是饱含黏稠液体的薄壁细胞,可吸收大量水分。

火龙果主根少而短,分生大量侧根,侧根上再产生新的分支。主干、侧枝都能萌发不定根。根系以水平扩展为主,分布于土壤表层。

火龙果植后8~12个月即可开花结果,每年5月初现花苞,10月底花期结束。花着生于枝条的中部、顶部,可同时开放,花冠美丽而硕大,花直径25cm左右,乳白色,一般长达30~50cm,有香气。火龙果果实椭圆形,径10~12cm,果皮鲜红,亮丽夺目,还配有金黄色的鳞片,产果期长达半年以上,花蕾出现至果熟约50~55d。熟果在树上30d以上不会自然脱落。单果质量500g左右,最大可达900g。根据品种不同,果肉呈白、黄、红色。种子小、多而柔,是火龙果特别风味的重要构成。肉质嫩滑,清凉爽口,味甜美,其中红肉品种尤为突出,含糖15%以上,味道清甜而不腻,极具发展前途。种子较小,萌生的芽很小,苗也比较瘦弱。因此,生产中_般不用种子育苗,以无性繁殖为主。

2盆栽技术

2.1盆的选择和培养土的配制火龙果是浅根植物,培育过程中不用换盆,可用直径35cm左右的泥瓦盆、木箱等透水透气较好的容器。最好不用塑料盆、瓷盆。栽植前必须对盆具进行消毒,新的泥瓦盆可用清水浸泡数小时,使盆壁上气孔中的污浊气体排出,有利于根系正常生长。

培养土要求土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土均可,不喜碱性土质。家庭盆栽可以自配培养土:腐叶土6份,粪肥土、粗河砂各2份,搅拌均匀。

2.2上盆盆栽火龙果应选用带根并萌发新枝的扦插苗。首先在盆底孔处垫上2片交错叠放的碎泥瓦片,然后在盆底放一层3~5cm厚的小石子或大粒粗砂当排水层。再放入准备好的培养土多半盆,盆土的中心处,并排堆起2个馒头形土堆,将2株苗放在土堆上,株距不超过5cm,并使苗根分散在土堆四周。再在两苗间插入一支棍,将苗与棍绑在一起。这时要调整苗的方向,使苗的阳面朝南(火龙果的三角茎有阴阳面之分,2个最宽、角度最大、颜色稍浅的为阴面,有棱的一面为阳面)。然后培土至花盆沿口3cm处,用手轻压植株四周的土,最后浇1次透水。缓苗1周后,移至阳台,摆放时阳面向南。

2.3水肥管理火龙果属耐旱植物,一般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80%就能正常生长;但耐涝性较差,如根部长期积水会烂根。可每周浇1次水,要求浇透。在施肥时必须坚持以有机肥为主、以化肥为辅的原则。在开花前半个月,应追施含有磷、钾肥的有机液肥1次。进入结果期后每隔15~20d追肥1次,追肥方法很多,应特别注意不要伤及根系,以灌溉式追肥为主。

2.4温度要求火龙果最适生长温区在25~35℃,低于10℃和高于38℃将停止生长,以植物特有的短暂休眠抗逆。5℃以下低温可能导致冻害,幼芽、嫩枝,甚至部分成熟枝也能被冻伤或冻死。火龙果虽然是喜阳植物,但在夏季阳光太强的中午,也要适当遮阴。

2.5整形修剪火龙果定植后,15~20d后可发芽迅速生长。在生长过程中会孳生很多苞芽,形成杂乱无序的侧枝,要随时将茎上新发的侧芽摘除,只保留顶芽,并促使长高。株高长到1m左右时,在顶端剪去约3cm长的茎尖,促使在顶端发出侧枝,侧枝留4条。当顶端侧枝长到50cm左右时,再在盆边四周插4根长约1m的竹竿,在竹竿顶端绑上横梁,将侧枝引绑在横梁上,使其伸平或自然下垂。侧枝超过80cm时,要剪除茎尖约3cm,以减少营养消耗,促使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要及时疏花,每侧枝留花芽不能超过2朵,最后只留1朵花结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火龙果 侧枝 施肥 种子
上一篇 : 盆栽火龙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