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水果种植技术 > 荔枝种植技术

荔枝主要病虫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1.发生为害情况

  荔枝病虫害是荔枝优质高产的主要障碍,其发生特点是种类多、发生量大、为害时间长。近年来,由于在荔枝栽培管理上存在偏施氮肥,采果后不及时修剪、滥用农药等,致使荔枝生长过盛,不通风透光,果园内天敌锐减,多种病虫为害逐年加重,部分次要害虫上升为害,尤其是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荔枝椿象、蒂蛀虫和霜疫霉病对荔枝优质高产影响较大。根据1997年7月广州地区4县(市)、4镇、12个点的调查,荔枝蒂蛀虫为害果实造成虫蛀果率7.2%,高的达38.6%;霜疫霉病造成烂果率12.6%,高的达42.92%。此外,荔枝瘿蚊、瘿螨、卷叶虫等也常常暴发为害。因此,抓好荔枝病虫防治是夺取荔枝优质高产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措施。 

  2.主要病虫发生规律

  1荔枝椿象(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是荔枝、龙眼的主要害虫,其成虫、若虫刺吸荔枝、龙眼的幼芽、嫩梢、花、果的汁液,同时放射臭液使嫩叶、花蕊及果实有的伤状,变黄褐色,造成落花、落果、叶片枯萎,对产量影响极大。

  该虫以成虫集中于向阳和茂密的枝条叶背上越冬。翌年早春温度回升后,开始活动取食,并交尾产卵。每雌虫一生可产卵5~6次,每次1块。成虫产卵期从3月中旬开始至10月上旬,以4、5月间产卵最盛。卵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密切。据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资料:3月中旬平均气温18℃左右时,卵期为20~25d; 4月上旬平均气温20℃时,卵期为17~19d; 4月中旬平均气温22 ℃时,卵期7~12 d。初孵若虫有群集性,数小时后即分散为害。广州地区一般每年4~5月为若虫为害高峰期,这时正值荔枝花期和幼果发育期,常因受害引起落花落果。6月后若虫渐发育为成虫,这时新成虫相继出现,老成虫陆续死亡。7~8月间大部分为新成虫,但不交尾产卵,翌年3月上中旬性器官成熟,又未大量产卵时为用药防治适期,杀死成虫,防止产卵为害。

  2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荔枝、龙眼的主要至果害虫。该虫以幼虫钻蛀荔枝、龙眼的果实、花穗、新梢和嫩叶,特别是果实,造成落果,虫蛀果,降低产量和质量。

  据从化市观察,该虫世代重叠,第一代成虫发生期为4月中、下旬,各代历期22~28 d。以第三、四代成虫产卵在果实上孵化后的幼虫为害中迟熟荔枝为重。11月中、下旬以第九或第十代虫在荔枝冬枝梢、嫩叶和早熟种花穗上越冬。

  据观察,该虫发生量与食料、天气有关。一般早春温度偏高,雨水较少的年份发生量大,为害重。年中数量变动以第五代为多发型。第一、二代发生量较少,果园中很难发现虫蛹。6月上中旬种群数量开始增加,7月中、下旬,果园中发生量最大。8、9月份荔枝秋梢抽发期发生量仍然不少,10月下旬以后数量逐渐下降。其发生环境,一般以河涌附近、地势低洼、湿度较大的果园发生较重。以中、迟熟品种上发生较重。1987年从化市荔枝园该虫大发生,果实虫蛀率平均为32%。

  3荔枝霜疫霉病(Peronophythora litchi Chen.)是荔枝发生最重的病言之一。该病主要为害荔枝嫩梢、花穗和果实,造成落花、落果、烂果,在采下的果实中,病果率达10%左右,在运输期间,此病继续发展,严重影响荔枝产量和鲜果的贮存和外销。①症状:荔枝嫩梢、叶片受害初呈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为淡黄绿色不规则形病斑,最后干枯死亡。花穗受害初期只见小量花朵变为褐色,或花穗小枝梗褐色,随后迅速扩展,使整个花穗变为褐色,干枯死亡。严重时造成整枝失收。果实多自果蒂开始发病,受害初期,果枝表面出现黑褐色不规则病斑,后扩大至全果变为黑色,果肉腐烂成浆,带有酒酸味,并有黄褐色汁液流出,在发病中后期,病部表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②发病规律:本病的病原属鞭毛菌,以卵孢子和菌丝体在病叶、病果和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萌发产生孢子羹,成为初次侵染来源。孢子翼借风雨传播,遇水湿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产生芽管侵入,不断重复侵染。

  该病发生与空气湿度关系密切。广州地区4~6月是多雨季节,荔枝正值开花结果期,利于病菌的繁殖、入侵,往往导致病害大流行。果实成熟时,如遇阴雨连绵,久雨不晴天气,病害发生严重。造成惆花、烂果和落果。果园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枝叶茂盛,落果多,通风透光差的果园发病重。一般以早。中熟品种发病较重,迟熟品种发病较轻。如1997年广州地区6月久雨不晴,雨日达26d ,致使荔枝霜疫霉病大流行,烂果率高达30%~40% ,不少果园不得不提早抢收,造成减产、品质下降,丰产不丰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荔枝 落果 综合防治 龙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