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 小麦种植技术 > 种植技术

小麦霜霉病


[分布与为害] 小麦霜霉病又叫黄化萎缩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麦区及西北、华北麦区。由于病株多不能抽穗或穗而不实,所以造成部分发病地块的严重减产。由指疫霉菌[Sclerophthora macrospora(Sacc.)Thirum.et a1.]引起,除为害小麦外,还能侵染大麦、燕麦、玉米、高粱、水稻等禾谷类作物及部分禾本科杂草。 

  [症状] 苗期受侵的麦苗表现矮缩,分蘖稍增多。拔节后病株矮化明显,节间缩短,叶片变宽,有时有皱褶或扭曲。重病株常不能孕穗并在抽穗期死亡。穗常包于旗叶鞘中,或从旗叶鞘侧面拱出,弯曲成龙头状,畸形。病株茎秆粗壮,表面覆一层白霜状霉层。 

  [发病规律] 病菌的卵孢子在寄主病残体组织中越冬,卵孢子借流水传播从寄主芽鞘侵入到寄主幼苗的生长点,进行系统侵染。收获时卵孢子又随病体组织落入土壤中越夏越冬。该病在10℃以下或35℃以上不表现症状。喜温暖潮湿的条件,湿度高特别是淹水情况下对发病更有利。因此,麦稻轮作区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在重病地块实行与非寄主作物1年以上轮作;三是铲除田间杂草寄主,及早拔除病株以减少菌源积累。 2.种子处理 采用35%阿隆普拌种剂100-150克拌种50千克,干拌或湿拌均可。湿拌先用0.5千克水洒在种子上搅匀,湿润种子,再加入拌种剂。用40%敌克松粉剂或50%萎锈灵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7%拌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寄主 拌种 种子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