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 小麦种植技术 > 种植技术

冬小麦不同方式栽培技术综述


    本文收集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栽培冬小麦的技术,整理介绍如下。

    一、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栽培技术

    1.品种选用。主栽品种以春性早熟为主,对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穗发芽具有较好的抗性。江苏沿江、江淮麦区、安徽省江淮中部应选用红皮软质小麦品种,如宁麦9号、扬麦9号等;安徽省沿淮地区、河南南部以白皮软质小麦为主,如皖麦48等。

    2.播种。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品质具有明显的影响。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产量,降低蛋白质含量,提高籽粒饱满度和容重。播种量过大的麦田,发生倒伏的危险性也增大,并影响籽粒的饱满度。

    3.肥水管理

    (1)施肥时期和数量。软质小麦施氮时期以基肥为主,酌情追施少量苗肥和返青肥,不施拔节肥和孕穗肥,避免在后期喷施含氮的叶面肥。弱筋小麦应适当降低中后期施氮比例,基肥:平衡肥:拔节肥为7∶1∶2。小麦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有利于提高籽粒饱满度。

    (2)灌溉和排水。抽穗至成熟期间,降水、灌溉和土壤水分状况对小麦品质有显著影响。小麦灌浆期间,降雨量偏大,土壤水分过多,容易淋浇小麦根部的硝酸盐,使氮供应不足,引起根系早衰,影响光合作用,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下降。土壤水分不足时,灌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也与灌水时期及次数有关,一般随灌水量增大,灌水次数增多和浇水时间的推迟,产量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

    4.病害防治。重点防治锈病、纹枯病、白粉病。

    二、旱作区冬小麦栽培技术

    1.播前准备

    (1)轮作倒茬与整地。其轮作倒茬方式是四年四收,小麦→小麦→小麦→豆类、油料。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深耕20厘米,以充分接纳降水。秋季耙耱合墒,使土壤上虚下实无坷垃,秋播前平整疏松,墒情良好,以利出苗。

    (2)施足底肥。底肥要充足,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1500千克~2000千克,纯氮8.0千克,五氧二磷6千克~10千克,增施羊粪等热性有机肥有利培育壮苗。

    (3)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选用耐旱、耐瘠、高产、丰产、优质品种,如甘肃中部地区选用冬小麦陇鉴19、中旱恫0、苏引10号等;甘肃陇东旱塬区选用冬小麦陇鉴196、陇鉴127等。播前清除秕粒及杂草种子,晒种。药剂拌种可用75%甲拌灵乳液0.5千克,加水15千克~20千克,拌麦种250千克。拌后堆闷12~24小时,或用种衣剂,40%拌种双可湿性粉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用种子量0.2%~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播种技术

    (1)适期播种。甘肃陇东旱塬海拔1600米~1800米地区每年8月下旬播种为宜,在甘肃中部地区海拔1700米~2100米地区以9月下旬至秋分前后播种为宜。

    (2)播种密度。667平方米播量30万~36万粒。

    (3)播种方式。有耧条播、机播、两行畜力机播等,其中机械条播和两行畜力机播最好。

    3.田间管理。越冬期和早春期的苗期管理重点是压耱保墒,早中耕促早发。在返青期至起身期,松土保墒2次以上。根据地力,结合降水,667平方米追施氮肥5千克~8千克。中期管理重点是调节水肥、保健壮秆大穗。及时防治病虫害,在蚜虫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标准时,用40%乐果乳油按0.1%~0.125%的稀释浓度喷雾,或667平方米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0.5千克~1千克,对水50千克喷雾。及时防治锈病和白粉病。后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防早衰,增粒重,防止倒伏,防止病虫及灾害天气。

    三、盐碱地冬小麦栽培技术

    1.灌足底墒水,以水压碱。小麦在0.25%盐分下能正常出苗,0.3%则影响出苗。因此,盐碱地采用适墒播种,具有压碱和抓全苗双重意义。播前灌水90~100立方米/667平方米,如采取“水打滚”种植形式,应在播后3~5天内灌蒙头水抓全苗,但要在第2次水后及时疏松表土,防止返盐。

    2.适时早播,适时增加播种量。盐碱地比一般土壤温度低0.5~1℃,小麦分蘖较少。为了增加冬前有效分蘖和有效积温,播种期要比一般地早播5~7天,盐碱地出苗率低,播种量也要比一般地增加10%~20%。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冬小麦 品种 耙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