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 小麦种植技术 > 种植技术

小麦干热风的危害与防御


    一、小麦干热风的危害

    小麦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害,也是小麦的环境胁迫因子。干热风是通过高温、干燥和强风三者的综合作用,轻则造成籽粒秕,植株早衰,重则加速植株死亡,从而造成小麦不同程度的减产。遇轻干热风的年份,可减产5%~10%;重的年份,可减产10%~20%,有时可达30%以上,而且影响小麦的品质及降低出粉率。

    二、小麦干热风的类型

    1.高温低湿型

    在小麦扬花灌浆过程均可发生。这类干热风的特征是高温低湿,干热风来临时气温猛升、空气湿度剧降,伴有一定的风力。这类干热风发生区域广,能造成小麦大面积干枯逼熟死亡,对产量威胁很大,这也是我区常见的类型。

    2.雨后热枯型

    又称雨后青枯型或雨后枯熟型。一般发生于乳熟后期,即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其主要特征是雨后出现高温低湿天气,即在高温的时段里,先有一次降水过程,雨后猛晴,气温骤升,空气湿度剧降,造成小麦茎叶青枯死亡。这类干热风发生区域虽不及高温低湿型广泛,但所造成的危害却比前者更加严重。

    3.旱风型

    又称热风型。其特点是风速大,与一定的高温低湿相结合,对小麦的危害除了与高温低湿型相同外,大风还加强了大气的干燥程度,促进了农田蒸发,致使麦叶卷缩,叶片撕裂。

    三、小麦干热风的防御措施

    1.干热风的生物防御

    利用生物对干热风的抑制作用,通过培植生物改善生态环境来抵御干热风。植树造林,特别是营造防风林,实行林粮间作等,就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生态气候来防御干热风的重要生物措施。

    2.干热风的农业防御

    运用农业技术措施,如适期早播、选育抗旱品种、合理灌溉(如有条件采用喷灌,增加空气湿度),注重小麦后期田间管理等。另外,干热风频发地区应种植早熟高产品种,以求达到防避干热风的目的。

    在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浇1次麦黄水,可以明显改善田间小气候条件,减轻干热风危害,并有利于麦田套种和夏播。麦黄水对于戈壁地和沙土地增产更显著,保水力强和灌浆水灌的较晚的地块,一般不需灌麦黄水。灌麦黄水要慎重,灌水过晚往往由于根系活力降低,灌水后容易窒息死亡。要防止在大热天中午灌水和大水漫灌,以免根系窒息死亡,更不要在遇有干热风的情况下灌水。

    3.干热风的化学防御

    采用一些化学药剂或化学制品对小麦进行闷种或叶面喷洒,通过改变植株体内的生化过程,提高对干热风的抗性,减轻干热风的危害。这种防御措施一般可增产5%~10%。目前,推广应用比较普遍的化学防御方法有:氯化钙、复方阿司匹林闷种(或浸种),喷洒石油助长剂、磷酸二氢钾、草木灰,此外还有喷洒氯化钙、过磷酸钙、矮壮素、硼等化学药剂和微量肥料。

    ①叶面喷肥 在小麦开花至灌浆初期,用1%~2%尿素溶液、0.2%磷酸二氢钾溶液、2%~4%过磷酸钙浸出液或15%~20%草木灰浸出液作叶面喷肥,每667平方米每次喷洒50~100千克,可加速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预防或减轻干热风危害,可增产8%~15%。

    ②叶面喷醋 在小麦灌浆期,用0.1%醋酸或1∶800食醋溶液叶面喷施,可以缩小叶片上气孔的开张角度,抑制蒸腾作用,提高植株抗旱、抗热能力;同时,醋酸(食醋中含有4.5%左右的醋酸)可中和植株在高温条件下降解产生的游离氨,消除氨对小麦的危害。

    ③叶面喷激素 在小麦孕穗期和扬花期,用0.5毫克/千克三十烷醇溶液各喷1次,可使穗粒数增加8.1%,千粒重提高5.6%~6.8%,增产10%~20%;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667平方米喷1000倍石油助长剂溶液50千克,能防御干热风,增加千粒重,平均增产7.8%;在小麦灌浆前,667平方米喷40毫克/千克萘乙酸溶液50千克,能增加千粒重;在小麦灌浆期,667平方米喷60毫克/千克苯氧乙酸溶液25千克,也能防御干热风,增加千粒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干热风 小麦 品种 草木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