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 水稻种植技术 > 稻病防治

水稻稻瘟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


  1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粒瘟。

  1.1苗瘟 可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

  1.2叶瘟 发生于三叶期后的秧苗或成株叶片上,一般从分蘖至拔节期盛发,叶上病斑常因天气和品种抗病力的差异,在形状、大小、色泽上有所不同,可分为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四种,其中以前两种危害最重要。慢性型病斑,呈菱形或纺锤形,一般长1―1.5厘米,宽0.3―0.5厘米,红褐色至灰白色,两端有坏死线。急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急性病斑的出现可视为田间病害大流行的先兆。

  1.3节瘟  发生于茎节上,黑色,病节干缩凹陷,易折断。潮湿时生灰色霉状物。

  1.4穗颈瘟  发生在穗颈、穗轴及枝梗上,病部成段变褐坏死,穗颈、穗轴易折断成白穗。群众称之为“吊颈瘟”。

  2稻瘟病的防治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农业防治基础上做好化学药剂防治。

  2.1农业防治

  2.1.1品种选用 选用抗病、优质、高产水稻品种。

  2.1.2处理稻草 在水稻播种前集中处理散落在稻田和堆放在户外的稻草,不用病稻草捆秧。

  2.1.3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磷、钾合理搭配,追施氮肥时,适时适量,防止过多、偏迟,有条件的地方可施硅肥。

  2.1.4科学栽培、科学管理:扣种稀播,培育壮秧,阔行、浅栽、浅水勤灌,足蘖晒田。

  2.2化学药剂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总体策略为抓叶瘟、狠抓穗瘟,特别注意喷药保护感病品种和处于易感期的稻田,在叶瘟发生初期应及早施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株或稻田施药保护,但施药重点应放在预防危害性大的穗颈瘟和枝梗瘟上,在孕穗末期、始穗期和齐穗期各喷药一次,如果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菌形成和侵染,在灌浆期再施药一次。每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60千克常规喷雾。

  3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施药效果,应注意以下事宜:

  (1)兑水量要充足,以便喷得均匀周到。

  (2)抢晴喷药。为了及时防治,应根据气象预报,抓紧时机抢晴天(4小时内不降雨)喷药。

  (3)喷药要及时周到。不论叶瘟、穗瘟还是节瘟,均应做到及早防,及时治,并应做到喷得均匀、周到,方能起到防治作用。

  (4)喷药时应注意躲开水稻开花期,在上午10点之前或下午3点之后喷药为宜,以避免影响水稻授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品种 坏死 稻瘟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