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 水稻种植技术 > 稻病防治

水稻烂秧病


[分布与为害] 烂秧是水稻种子、幼苗在秧田期死亡的总称,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分生理性和侵染性两种。侵染性烂秧主要有绵腐菌(Achlya spp.)、腐败菌(Pythium sPP.)和镰刀菌(Fusarium spp.)引起。 

  [症状] 生理性烂秧:由低温缺氧引起的,为幼芽卷曲变黄褐色至褐色,幼根变黑;盐碱害引起的烂秧为芽尖有盐霜;由风害引起的为芽尖吹干黄萎。侵染性烂秧:绵腐病和腐败病幼芽被害部分初呈乳白色胶状物,后呈黄色绵状物;立枯病为茎基腐烂易拔起,心叶萎垂卷缩,茎基软腐,全株黄褐枯死。 

  [发病规律] 低温缺氧是引起烂秧的主要原因。绵腐病和腐败病的病菌主要借灌溉水传播,水秧田易发生。 立枯病菌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借气流传播。旱秧田易发生。 

  [防治方法] 1.加强预防 选择背风向阳、土质好、排灌方便、田面平整的田块做秧田,精耕细作,用腐熟肥料加洁水灌秧。做到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增强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 在秧苗一叶―心期,用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预防。始病期用200―400倍液喷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秧田 侵染性 传播 种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